尽管我市新能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对于国际和国内其他城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快速进步,我市仍存在一些差距。一是整体水平不高,产业发展不平衡;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产品技术层次偏低;三是标准体系不完善,市场发展不规范;四是管理体制和扶持政策不够完善,难以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市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
节约能源法》和《
可再生能源法》,围绕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新能源产业“3213工程”,突出太阳能、风电装备、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氢能等5大产业,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新能源产业发展水平,推动节能减排,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作出重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开发利用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运用成熟适用技术,扩大新能源应用范围,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减少常规能源消耗,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重点突破与规模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资源和技术比较优势,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重点突破,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规模优势。3.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成熟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开拓市场,又要重视研发具有发展前景的关键核心技术,筹划长远发展战略,为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4.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和落实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新能源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5.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原则。依托新能源产业比较优势,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规划目标。
1.产业总体实力显著增强。2009-2011年累计投入160亿元,大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到2011年,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58.7%。2.新能源消费占比明显提高。到2011年,通过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替代常规能源130万吨标准煤;新能源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3.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到2011年,全市新能源企业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新产品开发数目达到260个以上。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经费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生产及研发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示范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到2011年,建设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100个,城市光伏景观照明示范项目20个,太阳能利用示范村100个,沼气开发利用及秸秆气化示范村30个。创建汽车用氢电池发展与秸秆发电等具有可推广和带动力强的示范样板项目10个。5.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太阳能和地热能在建筑领域得到规模化应用,沼气在农村得到大面积推广,生物质能发电形成一定规模,机械、电子、新材料等与新能源产业开发利用相关行业得到明显拉动。到2011年,太阳能在城市建筑普及应用率达到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