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创新管理。大企业、大集团要按照国家级或省级技术中心标准建立自己的科研体系;对于不具备建立技术中心条件的中小企业,各级政府要指导特色园区或产业关联度比较高的产业集中区、开发区建立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以解决企业人才、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加快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企业创新开发能力。
(四)健全质量管理。健全企业质量管理机制,实行严格的质量否决制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标准化和计量检定工作,按照相关标准,认真组织生产,并在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加强监督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生产销售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许可证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合格。根据行业特点,积极开展相关质量体系认证,为产品开拓和占领国内国际市场创造条件。组织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名牌产品,努力增强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质量总监。
(五)提升营销管理。注重营销队伍和营销网络体系建设,树立整体营销理念,建立统一的营销平台。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集中统一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机构,形成整体营销能力。适应消费群体、消费模式、消费喜好的变化,不断完善营销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引导消费取向,最大限度地延伸产品价值链。注重客户尤其是大客户的关系管理,区别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群,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营销策略。坚持信誉至上,不断提高客户对企业及产品的信任度和认同度。把营销管理与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新营销手段,提升企业品牌效应。
(六)完善成本管理。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对工艺流程、生产进度、过程质量、物质消耗、生产成本、库存与在制品等进行全面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优质品率,降低生产要素消耗和成本水平。加强物流管理,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推进物流业务剥离和外包,降低物流运作与管理成本,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积极推广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对资金筹集、资产运营、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七)严格资金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对资金的管理、控制和监督,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确保企业资本保值增值。规范预算内资金支出程序,严格控制无预算资金支出,建立规范的限额以上资金支出审议制度及程序。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加强收入、支出管理,促进资金流转,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探索建立有效的库存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采取各种管理措施,努力降低应收账款余额和产成品库存。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止和减少企业在投融资及利率、汇率变动等方面的风险损失。加强账户管理,严禁设立账外账,防止资金体外循环。企业必须依法经营、诚信纳税,对偷、逃、骗税的企业,要严肃查处。恶意拖欠银行贷款的企业,有关部门要将其列入“黑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