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条件。青岛地处东北亚经济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山东半岛的“龙头”城市。青岛港是世界上10大港口之一,港口外向度全国领先;青岛空港已成为一个硬件达到国际标准、软件达到国际水平的空运中心;青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形成了“一小时都市圈,三小时半岛服务圈,八小时腹地经济圈”的公路网络,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能力,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然环境。青岛位于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山海优美、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素有“黄海明珠”和“东方瑞士”之称,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是发展旅游、房地产等服务业的理想之地。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为契机,突出重点产业发展,优化调整服务业产业结构,构建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域,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城市从以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型,把青岛打造成服务半岛、辐射山东、影响全国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突出贡献。规划坚持以下原则:
--明确发展目标。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规划期间按照服务业发展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的要求,确定服务业发展目标。
--优化区域布局。为构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框架,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搭建载体,依托已有基础,综合土地、交通设施等因素,明确区域发展重点,优化集聚区区域布局。
--明确功能定位。按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明确产业定位,促进优势企业集聚。
--城乡联动发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差异,结合各区市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统一规划,有重点、有特色、按步骤推进城乡服务业协调有序发展。
(二) 发展目标
--总量增长目标。2009至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按现价计算,下同),服务业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到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50%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服务业地方税收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2年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70%左右。服务业新增就业占全市新增就业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服务贸易出口增速高于全市出口增速。
--结构优化目标。到2012年,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信息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2%左右,比2008年提高2.1个百分点;物流业、商贸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61%左右,保持稳定发展。中介服务业、会展业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保持较快增速。
青岛市服务行业2012年规划指标
行业名称平均增速(%)占服务业比重%物流业1623金融业188旅游业189房地产业138文化创意1816科技信息服务198中介196商贸1522会展192
--区域发展目标。到2012年,各区市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七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左右。五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各自生产总值比重均达到40%左右。
各区市服务业2012年规划指标
区域名称年均增速(%)占GDP比重(%)占全市权重(%)市南区168917市北区12707四方区18564李沧区18454崂山区17416黄岛区193512城阳区193811胶南市16407胶州市18409即墨市15408莱西市18397平度市18348
--集聚区建设目标。到2012年,初步形成与城市功能定位相配套,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服务业集约化发展新格局,培育建设30个在全省乃至全国特色鲜明、规模较大、辐射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强区,使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产业发展重点
(一) 引导培育高端服务业
1.金融业。加快金融主体建设,重点引进金融区域性管辖机构和票据中心、研发中心等营运中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使金融业成为青岛市现代服务业的支柱和先导产业。将青岛市建设成服务山东半岛、辐射全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规划期内,力争每年引进3家以上金融机构,到2012年,金融机构达到130家左右,推动企业上市,融资额达到300亿元以上。
2.文化创意产业。突出发展滨海文化和城市文化,推进实施“一城一带六区”滨海现代文化名城,滨海文化带,市南文化创意、市北特色文化街、崂山文化旅游、城阳乐器和工艺美术品生产、黄岛影视传媒、胶南美术品创作生产六大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建成滨海现代文化名城。打造“创意青岛”品牌,将青岛市建设成国家文化产业基地。到2012年底,争取10家文化创意类企业进入国内同行业百强,形成20家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和100家重点企业;年举办大型文化艺术类演出100场;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