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1)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各行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活动,着力指导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建筑施工等高位行业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建设,并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典型,全力拓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覆盖面,使安全管理成为各行各业的一种自觉行为,着力在各类企业中形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局面。加强安全文化普及,通过编印发放“安全常识”系列读本、安全手册等,宣传公共安全常识,提升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大力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创建活动,通过规范引导、典型示范等途径,以及“安全生产青年示范岗”争创、安全班组建设、安全生产诚信企业评比等活动,在企业中倡导树立安全诚信意识和安全道德观念,督促企业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建立和完善“黑名单制度”,对存在诚信缺失、存在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企业,要适时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3)积极推进安全文化产品创作。采取积极措施,创新方式手段,鼓励各级各部门制作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产品;组织、引导相关文艺团体和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深入安全生产领域,创作演出更多更好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文艺节目。积极利用电视广告插播、平面广告宣传、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等载体,寓安全文化宣传于各类文艺活动中。
(4)大力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安监总政法[2009]11号),大力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城市安全社区建设,深化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下的农村安全社区建设。
3.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强化安全监管业务培训。大力推进乡镇公共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力争6月底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建设完毕。继续加强部门联动,举办对各县区和乡镇安全生产分管领导的培训班,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理念和主体责任意识。继续加强对全市各级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执法资格和专题业务的培训力度,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公共安全监管人员、村居负责人、村居安全协管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安全监管人员工作水平。
(2)强化全员安全培训。进一步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积极推行高危行业全员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拓宽培训覆盖面,将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业主逐步纳入培训范围,提高企业主体责任履责能力。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对企业内部“安全培训师资力量”人员的教育,延伸培训网络,提高企业全体从业人员的受训率,深化对企业全体员工的培训。开展“民工夜校”试点,每个县区设立不少于2个“民工夜校”,建立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基地,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培训资源,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从事建筑施工行业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开展送培训进企业活动,对缺乏自主培训能力的中小企业,要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解决企业安全培训难题。
(3)加强安全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推进县区安全培训工作的开展。改革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培训、视频讲座的方式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断完善市、县区联合办学机制,着力优化资源,提高培训效率。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考、培分离机制,提升培训质量。
(4)加强安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结构合理、专业对口、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快在全市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安全生产培训师资队伍。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全市安全生产培训师资库建设,积极探索整合师资力量,为全市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4.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
(1)加强安全生产新闻宣传。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阵地作用,继续加强与电台、电视台、报刊等主流媒体的合作,采取专题报道、现场报道等方式,强化如湖州日报《安全生产专刊》、湖州电视台《小璐说安全》栏目的传播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好网络媒体作用,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社会舆论。
(2)规范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发布栏目的建设,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重要新闻。建立与宣传媒体协调机制,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安全生产问题,本着有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引导,主动掌握舆论导向。市、县区二级安全监管机构要建立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音像资料库,利用资料,组织制作电视宣传教育片,吸取教训,推动工作。
(3)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认真贯彻落实《
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
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灾难舆论引导预案,坚持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及时发布有关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灾难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理工作的信息。市、县区二级安监机构建立定期发布安全生产新闻工作。
(4)建立网上舆情和分析研判机制。建立网上舆情监测系统,建立安全生产网络评论员队伍,对网上重大舆情动向早发现、早引导,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要争取第一时间在网上做出反应,强化对网上舆论的正面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