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正确把握“体教结合”工作的原则和目标任务
“体教结合”工作应遵循“资源共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原则,要认真解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将文化教育资源优势和体育训练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起来。
“体教结合”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体教结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学校的体育人才培养功能,积极开展高水平学校训练基地建设,逐步建立起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体育人才培养新体系。力争通过6~8年时间的努力,实现全市创建并保持2个以上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个以上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5个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0个市学校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70所省体育特色学校,200所市体育特色学校。
三、努力加强高水平学校训练基地建设
(一)各级教育、体育部门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创办有本地特色的体育特色学校。要加强特色体育项目的培育和引导,充分发挥体育特色学校在推动学校体育、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发现和输送体育特长生等方面的作用。在体育特色学校训练、参赛、器材等方面,各级教育、体育部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二)各级体育、教育部门要在建设体育特色学校的基础上,积极创建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注重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
(三)各级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以下简称少体校)是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主渠道,为我市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各级少体校要主动加强与学校(幼儿园)的联系沟通,相关学校(幼儿园)要为少体校招生选材提供支持和帮助。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把少体校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解决好训练场地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现实问题,保证少体校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及以上阶段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训练水平和文化成绩,消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四)各地要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充分利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个载体,广泛吸引青少年儿童参与各种活动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
四、不断强化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各级各类学校应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体育授课时数、各种体育活动和训练的开展需要,配齐配足专职体育教师。在补充体育师资时,对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并具有专业运动队经历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