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湖南省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湖南省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实施办法》等9个文件的通知


  附件6

  湖南省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协议

             协议编号:
  甲方:_______________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乙方:_______________
  为顺利实施湖南省企业高技能人才技能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质量,明确培训各方的责任,甲乙双方在诚实守信、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技能培训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自愿承担甲方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企业高技能人才技能培训任务。培训职业(工种)和人数分别为:
  ____职业(工种)____等级____人,
  ____职业(工种)____等级____人,
  ____职业(工种)____等级____人,
  ____职业(工种)____等级____人。
  二、乙方按照甲方提供的人员名单进行培训,甲方应为乙方培训提供方便和支持。甲方应督促企业在开班前将培训费用支付给乙方。
  三、乙方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技能岗位需求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选用合适的教材,并在开班前报甲方备案。
  四、乙方应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和实习操作时间,总培训时间不得低于甲方规定的学时数。
  五、乙方应根据培训人员情况合理编班,一个职业的高级技师培训班不得超过30人,技师培训班不超过30人,高级技能不超过40人。原则上每个班应配备一名专职管理人员。
  六、每期培训班开学前3天,乙方应将学员名单、任课教师名单、培训方案等报甲方备案。
  七、乙方应认真组织教学,确保培训质量。
  八、乙方应为学员提供食宿条件,费用由培训学员所在企业承担。
  九、乙方应加强对学员的管理,乙方如发现学员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应及时与甲方取得联系,共同研究处理办法。
  十、乙方应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前5天,组织学员向甲方申报鉴定。
  十一、乙方不得将培训任务转让或委托给第三方。
  十二、乙方承诺负责做好学员职业资格考试服务工作。
  十三、甲方有权了解和检查乙方的教学情况,乙方应随时接受甲方的监督。甲方检查发现培训条件、教学中存在问题,乙方必须给予答复并提出改进方案。若发现整改未到位,甲方有权取消其试点资格。
  十四、乙方应做好企业高技能人才技能培训的数据和资料的采集、管理、上报和建档工作。在每期培训班结束时,将学员的详细资料按甲方规定的方式上报,并将原始资料保存2年,以备核查、确认。
  十五、乙方根据不同的职业(工种)和培训时间,按物价局核定的标准,在开班前向培训人员所在试点企业收取培训费用。
  十六、双方须严格履行本协议条款,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各项活动的合法性。
  十七、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1年,经双方协商同意可续签。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确定,以附件的形式加入本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公章)  乙方: (公章)
  代表人:      代表人: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协议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7

  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学员登记表

  班级:      开班时间:      学号:

  ┏━━━━━━━━━┳━┳━━━━━━┳━┳━━━━━━━━━┓
  ┃  姓 名    ┃ ┃ 性 别  ┃ ┃         ┃
  ┃         ┃ ┃      ┃ ┃         ┃
  ┣━━━━━━━━━╋━┻━━━━━━┻━┫         ┃
  ┃ 身份证号码   ┃          ┃         ┃
  ┃         ┃          ┃  照      ┃
  ┣━━━━━━━━━╋━━━━━━━━━━┫         ┃
  ┃         ┃          ┃  片      ┃
  ┃  家庭住址   ┃          ┃         ┃
  ┣━━━━━━━━━╋━┳━━━━━━┳━┫         ┃
  ┃  手 机    ┃ ┃ 邮政编码 ┃ ┃         ┃
  ┣━━━━━━━━━╋━╋━━━━━━╋━┻━━━━━━━━━┫
  ┃  电子信箱   ┃ ┃ 文化程度 ┃           ┃
  ┣━━━━━━━━━╋━┻━━━━━━┻━━━━━━━━━━━┫
  ┃培训职业及等级  ┃                    ┃
  ┣━━━━━━━━━╋━━━━━━━━━━━━━━━━━━━━┫
  ┃  所在单位   ┃                    ┃
  ┣━━━━━━━━━╋━━━━━━━━━━━━━━━━━━━━┫
  ┃  目前岗位   ┃                    ┃
  ┣━━━━━━━━━╋━━━━━━━━━━━━━━━━━━━━┫
  ┃现职业工种职业资 ┃                    ┃
  ┃格等级及证书编号 ┃                    ┃
  ┣━━━━━━━━━╋━━━━━━━━━━━━━━━━━━━━┫
  ┃ 单位联系人   ┃                    ┃
  ┣━━━━━━━━━╋━━━━━━━━━━━━━━━━━━━━┫
  ┃单位联系电话   ┃                    ┃
  ┣━━━━━━━━━╋━━━━━━━━━━━━━━━━━━━━┫
  ┃  本人     ┃                    ┃
  ┃  主要     ┃                    ┃
  ┃  工作     ┃                    ┃
  ┃  经历     ┃                    ┃
  ┣━━━━━━━━━╋━━━━━━━━━━━━━━━━━━━━┫
  ┃  培训时间   ┃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


  ┏━━━━━━━┳━━━━━━━┳━━━━━━━━━━━┳━━━━━━┳━━━━━━┓
  ┃       ┃       ┃  学  时     ┃      ┃      ┃
  ┃  培训课程 ┃  培训教材 ┃           ┃ 考试成绩 ┃ 授课教师 ┃
  ┃       ┃       ┣━━━━━┳━━━━━┫      ┃      ┃
  ┃       ┃       ┃ 理论课 ┃ 实操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职业培训证书编号:                        ┃
  ┃  鉴定   ┃                                 ┃
  ┃       ┣━━━━━━━┳━━━━━━━┳━━━━━━━┳━━━━━━━━━┫
  ┃  发证   ┃  鉴定职业 ┃       ┃  鉴定等级 ┃         ┃
  ┃  情况   ┃       ┃       ┃       ┃         ┃
  ┃       ┣━━━━━━━┻━━━━━━━┻━━━━━━━┻━━━━━━━━━┫
  ┃       ┃职业资格证书编号:                        ┃
  ┣━━━━━━━╋━━━━━━━━━━━━━━━━━━━━━━━━━━━━━━━━━┫
  ┃  学员签名 ┃                                 ┃
  ┣━━━━━━━┻━━━━━━━━━━━━━━━━━━━━━━━━━━━━━━━━━┫
  ┃培训机构意见:                                  ┃
  ┃  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劳动保障部门意见:                                ┃
  ┃  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本表一式四份,本人、培训机构、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各执一份。

  附件8

  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推荐人员名册

  培训机构:(盖章)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
  ┃序 ┃    ┃性 ┃培训 ┃技能 ┃文化 ┃       ┃       ┃  所在 ┃ 本人联系 ┃     ┃
  ┃  ┃ 姓名 ┃  ┃   ┃   ┃   ┃  身份证号 ┃  家庭住址 ┃     ┃      ┃  备注 ┃
  ┃丐 ┃    ┃别 ┃职业 ┃等级 ┃程度 ┃       ┃       ┃  单位 ┃  电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9

  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办班备案表

  培训机构(盖章):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
  ┃ 培训机构全称 ┃         ┃ 法定代表人 ┃       ┃
  ┣━━━━━━━━╋━━━━━━━━━╋━━━━━━━╋━━━━━━━┫
  ┃ 培训机构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        ┃ 姓 名   ┃                 ┃
  ┃ 经办人员   ┃       ┃                 ┃
  ┃        ┣━━━━━━━╋━━━━━━━━━━━━━━━━━┫
  ┃        ┃电话(含手机)┃                 ┃
  ┣━━━━━━━━╋━━━━━━━╋━━━┳━━━━━━━┳━━━━━┫
  ┃        ┃  培训职业 ┃   ┃  培训   ┃     ┃
  ┃  申请事项  ┃       ┃   ┃       ┃  人  ┃
  ┃        ┃(工种)、等级┃   ┃  人数   ┃     ┃
  ┣━━━━━━━━╋━━━┳━━━┻━━━┻━━━━━━━┻━━━━━┫
  ┃        ┃培训 ┃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        ┃时间 ┃                     ┃
  ┣━━━━━━━━╋━━━┻━━━━━━━━━━━━━━━━━━━━━┫
  ┃  劳动保障  ┃                         ┃
  ┃  部门意见  ┃                         ┃
  ┃        ┃  批准人:  年 月  日(盖章)       ┃
  ┣━━━━━━━━╋━━━━━━━━━━━━━━━━━━━━━━━━━┫
  ┃ 财政部门   ┃                         ┃
  ┃ 复核意见   ┃                         ┃
  ┃        ┃  批准人:  年 月  日(盖章)       ┃
  ┗━━━━━━━━┻━━━━━━━━━━━━━━━━━━━━━━━━━┛


湖南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实施办法
(省劳动保障厅 省财政厅 二○○九年四月十日)

  为进一步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及时、有效地帮助其实现就业再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湘政发[2008]20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

  第一条 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具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可以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
  (一)男满50周岁、女满40周岁人员;
  (二)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
  (三)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
  (四)残疾人员;
  (五)失地农民;
  (六)军队退役人员;
  (七)市州级以上劳动模范;
  (八)烈士家属;
  (九)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
  (十)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第二条 已从事有劳动报酬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报酬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已有经营收入(包括房屋出租、门面出租、入股经营等)的人员不属于就业困难人员。
  第三条 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程序。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应遵循个人(家庭)申请、社区核查公示、街道初审、县级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程序。
  (一)提出申请。申请人应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出具的目前尚未就业的证明、本人免冠两寸彩色照片两张及以下规定的资料,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并填写《湖南省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认定表》(以下简称《申请认定表》,《申请认定表》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印制):
  1、符合第一条第二项、第九项的,还须提供户籍所在地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出具的全家所有劳动力未实现就业再就业的证明;
  2、符合第一条第三项的,还须提供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凭证;
  3、符合第一条第四项的,还须提供民政部门或残联发放的残疾等级证明;
  4、符合第一条第五项的,还须提供土地被征用的证明;
  5、符合第一条第六项的,还须提供部队转业、复员、退伍证明;
  6、符合第一条第七项的,还须提供《劳动模范荣誉证》;
  7、符合第一条第八项的,还须提供民政部门发放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二)审核认定。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申请、入户调查、核实工作,并在社区醒目位置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后汇总报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核、汇总等工作后报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认定汇总上报工作。对申报有疑问的进行回访;对审核合格的,在其《就业失业登记证》上加盖就业困难人员身份确认专用印章,同时录入就业困难人员数据库并汇总上报市州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第二章 援助项目

  第四条 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援助。全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通过开辟就业困难人员政策咨询窗口(热线),组织各种形式咨询活动,免费发放政策宣传资料等形式,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全面了解熟悉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和办理程序。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努力疏通就业岗位供求信息传播渠道,通过公告栏、电子显示屏、信息网、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发布求职招聘信息。
  第五条 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援助。全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就业困难人员要优先实施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要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特长和就业需求,帮助其确定适合各自实际的职业定位,尽快实现就业。要按年度制定专门的援助计划,组织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补贴、送服务”的专项援助行动,举办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活动。
  第六条 公益性岗位补贴援助。对在公益性岗位上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可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补贴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最长不超过3年。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补贴期限可延长至退休。
  公益性岗位补贴按《湖南省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各企业(单位)在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时,需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的报告;
  (二)已在公益性岗位实现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名单及其《就业失业登记证》和身份证(复印件);
  (三)企业(单位)与新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
  (四)企业(单位)工资发放表;
  (五)为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缴费凭证;
  (六)录有上述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人员名单及《居民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上季度实际发放工资等信息的电子文档;
  (七)企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八)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 就业岗位援助。对新办贸易市场的经营摊位和街道社区新开办的店铺门面,安排给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可按照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的50%给予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各类用人单位吸纳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按实际安置人数按照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的50%给予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第八条 社会保险补贴援助。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对象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的,按《湖南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援助。对就业困难人员有培训意向和创业愿望的,可优先安排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就业困难人员,按照《湖南省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优先办理。用人单位招收的就业困难人员,如从未享受过职业培训补贴或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可先行招收录用,再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培训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进行培训和鉴定,按相关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规定享受补贴。
  第十条 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援助。对被单位吸纳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接续好社会保险关系。对实现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委托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代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缴费申报工作。
  第十一条 基本生活保障援助。要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办法。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要及时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提供失业保险待遇。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要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家庭生活状况进行摸底,帮助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申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并提供政策指导。
  第十二条 各地可结合实际扩展完善就业援助政策措施。

第三章 管理服务

  第十三条 明确工作职责。就业援助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属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年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实施就业援助工作计划,随时掌握就业动态和工作进展情况。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指导和帮助街道(乡镇)、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好就业援助工作,建立日常援助与集中援助相结合的援助制度。对于人户分离的就业困难人员,原则上由其户口所在地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如就业困难人员提出就近享受就业援助的要求,其户口所在地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向其居住地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异地就业援助申请,经双方协商一致后,由居住地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
  第十四条 强化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需要了解就业扶持政策的,要认真仔细解答和帮助;对有就业和培训愿望的,要及时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对有创业要求的,要给予“一条龙”的创业扶持和保护。要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等规章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十五条 实行动态管理。要建立实名制信息资源数据库。对新产生的就业困难人员要认真落实申报认定制度,进入正常援助程序。对已经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应及时在就业困难人员数据库中注明,不再对其实施就业援助。如果重新出现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应及时列入就业援助对象。对搬迁到其他街道、社区的就业困难人员要及时在数据库中更新,并办理相应移交手续。
  第十六条 抓好源头控制。要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对企业规模裁员中含有就业困难人员的,要及时向当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备案。要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后的跟踪管理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困难,使其获得相对稳定的就业和相当水平的收入。要探索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实行生活援助和就业援助相结合。
  第十七条 建立通报制度。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将就业援助工作进展情况和相关报表逐级上报,由各市州汇总后于每季终了后10日之内,将本市州开展就业援助进展情况上报省就业服务局。省劳动保障厅将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就业援助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定期通报,并将各地政策援助落实情况、服务援助质量与效率情况、培训技能援助情况、岗位援助到位情况等工作实绩与就业补助资金拨付挂钩,对援助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给予资金倾斜。
  第十八条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提供就业援助服务。要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财政、经济、商贸、民政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为其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和创造宽松环境。

第四章 督促检查

  第十九条 建立问责机制。各地应建立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和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热线电话举报的问责机制。设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监督(热线)电话,随时受理就业困难人员的政策咨询、意见反馈以及投诉举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 强化目标管理。各地应将就业援助工作考核指标层层分解,细化和量化目标任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强化督查指导,加强工作调研,创新工作举措,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制定新对策。
  附件:湖南省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认定表

  湖南省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认定表


  ┏━━━━━━┳━━━━━━━┳━━━━━┳━━━━━┳━━━━┳━━━━━┳━━━━━┓
  ┃ 姓名   ┃       ┃ 性别  ┃     ┃ 民族 ┃     ┃     ┃
  ┣━━━━━━╋━━━━━━━╋━━━━━╋━━━━━╋━━━━╋━━━━━┫     ┃
  ┃ 政治面貌 ┃       ┃文化程度 ┃     ┃婚否  ┃     ┃  照  ┃
  ┣━━━━━━╋━━━━━━━┻━━━━━┻━━━━━╋━━━━╋━━━━━┫     ┃
  ┃      ┃                   ┃出生  ┃     ┃     ┃
  ┃身份证号码 ┃                   ┃    ┃     ┃     ┃
  ┃      ┃                   ┃年月  ┃     ┃     ┃
  ┃      ┃                   ┃    ┃     ┃  片  ┃
  ┣━━━━━━╋━━━━━━━━━━━━━┳━━━━━╋━━━━┻━━━━━┫     ┃
  ┃家庭住址  ┃             ┃联系电话 ┃          ┃     ┃
  ┣━━━━━━╋━━━━━━━━━━━━━┻━━━━━┻━━━━━━━━━━┻━━━━━┫
  ┃原工作单位 ┃                                    ┃
  ┣━━━━━━╋━━━━━━━━━━━━━┳━━━━━┳━━━━━━━━━━━━━━━━┫
  ┃ 工 种  ┃             ┃技术等级 ┃                ┃
  ┣━━━━━━┻━┳━━━┳━━━┳━━━┻━━┳━━┻━━━━━━┳━━━┳━━━━━┫
  ┃原工作单位性质 ┃国有 ┃   ┃ 集体   ┃         ┃其他 ┃     ┃
  ┣━━━━━━━━╋━━━┻━━━╋━━━━━━╋━━━━━━━━━┻━━━╋━━━┳━┫
  ┃        ┃       ┃就业失业登 ┃             ┃   ┃ ┃
  ┃  失业时间  ┃       ┃      ┃             ┃类别 ┃ ┃
  ┃        ┃       ┃ 记证号码 ┃             ┃   ┃ ┃
  ┣━━━━━━━━╋━━━━━━━┻━━━━━━┻━━━━━━━━━━━━━┻━━━┻━┫
  ┃社区劳动保障服 ┃  (盖章)                            ┃
  ┃务中心审核意见 ┃                                  ┃
  ┃        ┃  年  月  日                         ┃
  ┣━━━━━━━━╋━━━━━━━━━━━━━━━━━━━━━━━━━━━━━━━━━━┫
  ┃ 街道(乡镇) ┃                                  ┃
  ┃劳动保障服务站 ┃  (盖章)                            ┃
  ┃  审核意见  ┃                                  ┃
  ┃        ┃  年  月  日                         ┃
  ┣━━━━━━━━╋━━━━━━━━━━━━━━━━━━━━━━━━━━━━━━━━━━┫
  ┃  县级    ┃                                  ┃
  ┃ 劳动保障部门 ┃  (盖章)                            ┃
  ┃  审定意见  ┃                                  ┃
  ┃        ┃  年  月  日                         ┃
  ┗━━━━━━━━┻━━━━━━━━━━━━━━━━━━━━━━━━━━━━━━━━━━┛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