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组织结构框图;
(7)实验室分布平面图;
(8)机构人员构成一览表(注明出生年月、学历、所学专业、所在室、职务或担任的岗位、职称)和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简历表;
(9)主要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注明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仪器编号、精密度或其它性能指标、生产厂家、购入日期、单价、所测项目、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
(10)检测产品(项目)目录及其标准代号与名称;
(11)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表,自检自校准的量值溯源或传递框图;
(12)检测工作流程图;
(13)质量保证措施框图;
(14)程序文件和管理制度目录及附录;
(15)主要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目录及附录。
2.2.2 “程序文件与管理制度”。应包括:
(1)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
(2)内部审核程序;
(3)管理评审程序;
(4)外部支持服务与供应品采购程序;
(5)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6)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
(7)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8)计量标准、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使用与管理程序;
(9)样品抽取、传递、保存和处置程序;
(10)记录控制程序;
(11)检验报告的编制、审核、批准与管理程序;
(12)检测事故的报告、分析与处理程序;
(13)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14)申诉与投诉处理程序;
(15)剧毒与危险物品管理程序;
(16)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7)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程序;
(18)实验室安全卫生等内务管理制度;
(19)技术资料信息保密制度;
(20)收费管理制度;
(21)文书管理制度;
(22)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2.2.3 作业指导书。应包括:仪器设备校验规程、运行检查规程、仪器操作规程、检测实施细则、各类质量记录格式等。
2.3 检测机构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部要素的内部审核,以检查其运行是否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审核发现检测结果及检验报告结论用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疑时,机构应采取相应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