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一步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手续,为创业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对在信用社区内参加培训创业、完成创业计划书和创业项目并经专家论证通过的创业人员,担保机构可凭其与信用社区签订的《借款承诺书》办理担保手续,免除反担保条件,经办银行可直接发放小额贷款。创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担保机构可实行5人联保形式并由经办银行直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创业人员或其亲友的房屋(两证齐全)、汽车、机器设备(有购置发票)、大件耐用消费品或有价证券,经社区和承贷金融机构共同评估认可后,均可作为抵(质)押品;第三人反担保的对象,可由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扩大到经济效益好的内资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对无反担保人或抵(质)押品的,可以产权、股权、应收账款、商标、专利等动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反担保。各县区要将本县区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银行、担保机构、贷款办理具有流程和时限一并向社会公布。
(四)健全担保基金补充补偿机制,加强小额担保贷款的管理服务和风险防范工作。各县区要根据财力状况和小额担保贷款进展情况健全担保贷款基金补充、补偿机制。有条件的县区可单独设立小额担保贷款基金,担保基金要做到专户存储、封闭运行、专项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贴息资金的管理,确保其及时拨付到位。市财政将加大对各县区特别是贫困县区小额担保贷款基金的补助力度。对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市财政对县区财政实行季度拨付、年终清算制。
各县区应尽快建立由劳动保障、街道社区、担保机构、经办银行和有关部门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对贷款项目的可行性、市场潜力、投资回报率、经营者能力以及信用度等进行评估咨询,提高创业成功率。劳动保障部门、担保机构、经办银行要建立联合会审制度,到现场对贷款人资信和经营项目进行集中审查。要建立贷款人回访制度,重点依托街道(乡镇)和社区对申请贷款的创业人员情况进行检查,变层层审批为各有关部门到街道(社区)集中实行“一站式”服务。加强与贷款人的联系,对贷款的用途、资金流向、效益及经营情况和按期还贷能力进行检查分析,将基本情况在社区内定期公示,对可能出现的贷款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切实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跟踪管理工作。对恶意逃避债务者,各县区可采取社区公告、媒体曝光、张贴《公告通知书》等措施通报有关部门,取消其享受的所有的扶持政策并收回《再就业优惠证》。
(五)扩大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范围,做好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放工作。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由原来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者,扩大到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和其他城镇失业人员。创业项目除国家限制的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权、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均由就业资金提供相应贴息。对持有《失业登记证》初次自主创业(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人员,自筹资金不足的,可向当地经办银行申请不超过8万元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女35岁以上、男40岁以上自主创业或合伙创业人员,从当地财政安排的就业再就业资金中给予每人超过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