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元投入,加强基础建设。一是项目带动。积极争取将我市纳入全省蔬菜产业重点支持板块,多渠道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支持。科学规划,整合使用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水土保持、农机、乡村公路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支持商品蔬菜基地建设。二是综合配套。建立市、县(区)蔬菜产业扶持发展基金,重点解决商品蔬菜基地的种子、育苗、薄膜的相关费用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支农助农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增加社会投入;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产业保险政策,积极开发涉及蔬菜的新险种。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加强蔬菜基地的水、电、路建设等配套。积极推行“以承包地入股、农民务工挣钱”的股份投入等多种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向龙头企业集中、向业主集中。
(三)强化科技,提升产业效益。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新型农民教育工程,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土专家”和“田秀才”。二是加强科技应用推广。推进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和推广适销对路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品种选育换代,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力争到2012年,科技对蔬菜生产贡献率达到6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三是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在生产环节,大力推广生物肥料,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从源头上保证蔬菜质量;在销售环节,建立健全监测体系,配备专门人员和必要设备,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四是打造巴中无公害蔬菜品牌。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突出“两耳一菇”等品牌效应,做好望江牌豇豆、空山马铃薯、石门莴笋、渔溪生姜、恩阳海椒等地方名特蔬菜的商标注册、地理标志申报认证工作,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努力提升蔬菜产业效益。对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蔬菜基地给予认证补助;对取得国家级、省级农业品牌的蔬菜生产企业给予奖励。
(四)龙头带动,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是突出龙头带动。各县(区)和市商贸园、工业园要切实制定蔬菜生产和加工的龙头企业培育计划,落实重点建设项目,出台具体扶持措施,带动产业发展。要按照“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分配方式,形成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二是突出信息引导。整合资源,建立蔬菜产业协会,创办“巴中蔬菜网”,开展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和信息发布工作,逐步实现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及时反馈国内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销售信息,引导产销衔接、以销定产。三是加强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巴中城西市场全国“双百”市场的龙头作用,建成川东北集蔬菜展销、检验检疫、储存配送和信息发布中心为一体的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地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民店为基础的城乡市场体系,推行农产品直销、代销、配送、加盟联销等现代物流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