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的通知


  2.生物医药和海洋产业。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开发和应用为核心,加快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医学材料、医疗设备等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育种、畜禽新型疫苗、海洋生物等生物农业和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制造等生物制造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海洋工程应用等。

  3.新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高性能钢铁及有色金属等材料的制备技术及产品,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壮大产业规模;重点突破高性能PAN碳纤维、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芯片制造的工程化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

  4.环保和新能源。着力发展环保技术与装备、环境服务产业等。重点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和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应用,着力建设分布型能源系统,加大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加大各种新型节能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力度。

  (四)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加快优势传统产业的集聚与转移,实现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进一步扩大,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应用科学管理模式、先进适用技术和发展现代经营业态,优化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旅游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加快信息技术在家电、轻工、建材、纺织、造纸、中药等传统工业中的应用。运用工业化手段和产业化经营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蔬菜、花卉、水果、水产、农林牧渔服务业、观光休闲农业、种子种苗等向产业高端的新兴都市农业发展。

  1.商贸旅游。推进商贸业由传统业态向现代业态转变,鼓励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网上经营等新业态发展,大力建设现代展贸中心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运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提升发展农村商贸业。高起点、高标准、组团式开发旅游片区,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区域合作和企业合作,巩固商务旅游,提升发展文化、购物、美食、生态等多种类型旅游,开发以都市休闲、城郊观光和乡村特色体验为主、具有岭南气息的旅游产品。

  2.重点工业名牌产品产业。(1)钢琴。加强研发,运用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强竞争力,打造世界上最大的钢琴制造基地。(2)体育器材。适应全民健身运动和市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品牌体育用品为龙头,加强上下游产业环节的配套与完善,加快形成颇具特色的广州体育器材产业。(3)智能家电。加强传统家电系列产品的更新换代与高端化工作,支持企业开发功能集中、智能、节能、节水和环保的新式家电,支持企业重振广州“粤家电”品牌产业。(4)食品饮料。加强技术开发,应用新材料,健全监测与监控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应用各项信息技术改善销售方式和渠道,依靠“广式食品”的传统美誉,做强做大“广式腊味”、“广式月饼”,更好地体现岭南美食文化。(5)服装。加大服装设计与材料研发力度,开发高端产品,占领高端市场和特色客户,重新焕发“岭南衣”的新竞争优势。

  3.造纸印刷。通过环保搬迁、园区集聚和技术升级,提高造纸工艺技术水平,开发各类高档新闻纸和高档文化用纸。进一步发展广州特色的高档印刷业,打造印刷时尚之都。

  4.都市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拓展外向型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1)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都市型农业示范区。加大重点蔬菜基地建设力度,调整优化近郊蔬菜种植结构,推进蔬菜基地向中远郊转移,形成合理的蔬菜基地分工与布局;建好20个蔬菜专业村、10大蔬菜生产基地。优化品种结构,培育一批优势产品、特色品牌和果品保鲜加工企业,促进水果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20个以岭南特色小水果和亚热带水果为主的专业村,促进品种多样化和特色化。重点发展观叶植物、高档盆花、出口盆景、冬春季鲜切花四大类优势特色花卉生产。搞好规划,优化布局,扩大规模,初步形成10个区域化花卉产业基地。积极发展花卉流通和包装储运等相关产业,完善产业链,形成花卉的产业优势。建设50个现代化、标准化、环保型生猪养殖基地。高标准整治连片鱼塘4000公顷,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设施化水产养殖基地,提高水产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业及观赏渔业、苗种产业、远洋渔业、水产加工出口业等高附加值产业。转变水产养殖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和健康养殖,确保水产品安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产业带和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改造水利灌溉设施,不断优化农业设施装备结构,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2)种子种苗。大力发展种子种苗产业,扶持和壮大拥有优良种质资源,主导产品繁育技术领先的苗种企业,提升我市种子种苗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3)观光休闲农业。综合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及农家生活、乡村文化,积极发展农业旅游,规划建设6至8条集生产、观光、休闲、品尝、体验、教育于一体的“广州农业一日游”路线。

  五、产业布局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引领,结合“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下,依托重大枢纽型设施,高效配置资源,有序整合空间,形成“一带六区”产业空间结构,重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十大载体,建成核心竞争力强、高端产业集聚的带动全省、辐射华南的现代产业示范区。

  (一)“一带六区”空间布局。

  1.东部产业带。整合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城及萝岗周边地区、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增城南部制造业基地东部各组团产业发展,形成天河东部、黄埔、萝岗至增城南部新塘-石滩的带状空间结构产业集聚带。统筹该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和重点,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打造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

  2.南部临港产业区。充分发挥南沙区位优势,依托南沙港,加强经济辐射能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打造华南地区国际化临港经济中心和珠三角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珠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的重心城区之一,充分发挥粤港澳区域合作和联合创新示范区作用。

  3.北部空港经济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主要包括白云北部、科学城北区、花都东部及从化西南部,打造空港物流、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集聚区。

  4.中部现代服务业核心聚集区。深化“中调”战略,梳理越秀、荔湾、天河、黄埔、海珠及白云南部地区产业布局,集聚金融、会展、商贸、信息、物流、创意等产业的企业总部,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总部之都核心区。

  5.东南部产学研创新区。以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天河软件园、广州科学城为重要载体,打造集教育、培训、研发、产业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区,形成广州产业创新要素的集聚地、产业能级提升的动力源、产业技术引领的示范区。

  6.中南部服务业发展区。以广州铁路新客站-长隆-万博为轴线,结合新客运站、地铁、快速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整合发展沿带旅游、商贸等多个功能组团,建成商贸中心区、动感旅游区、时尚精品区和现代购物中心(Mall)区,打造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区。

  7.东北部生态休闲旅游区。充分利用东北部山区的自然资源,在从化东北部及增城北部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整合现有旅游景点,大力开发中小型会议度假等商务旅游,加速发展都市高效农业板块、生态观光农业板块,努力打造温泉之都、产业绿谷、广州后花园等复合型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

  (二)加快推进十大载体建设。

  1.加快建设广州总部经济集聚区。依据我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打造珠江新城-员村-琶洲和环市东-东风路及天河北商务区两大总部经济片区,加快建设科学城、天河软件园产业总部、研发中心和软件服务外包总部聚集区以及越秀、荔湾创意产业总部集聚区、荔湾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等专业型总部集聚区,加快推进城市新中轴线区域、白鹅潭经济圈和白云新城周边地区企业总部集聚发展,加快建设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完善“片区带动,多点支撑”的总部经济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发展,加快推动广佛同城化,并与深港错位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清晰、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科学和谐的总部经济示范生态圈。

  2.加快建设广州空港-海港经济区。按照把广州建设成为亚洲物流中心的战略要求,全力打造大型国际化现代物流枢纽,形成空港、海港双核型现代物流集聚高端基地。重点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广州港南沙港区和广州保税区,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南沙保税港区。把广州电子口岸建设成为集口岸大通关执法管理和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大物流、大商贸统一信息平台,并完善通关物流与国内物流交易的衔接,逐步向国内物流延伸服务,形成区域性的电子口岸中心平台。

  3.加快建设广东现代流通大商圈广州核心区。依托中心城区历史建筑众多、传统商贸批发业发达和商务会展业成熟的优势,坚持集约化多元发展、网络化创新发展、品牌化战略发展、规模化提升发展、国际化开拓发展的原则,促进商贸业、文化旅游业与会展业有机融合。着力建设上下九-十三行商圈、长隆-汉溪-万博商业中心、铁路新客站商贸物流区、市桥中心区、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等组团商圈,加快推进北京路国际商贸旅游区、琶洲-员村国际性商务会展集聚区、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黄埔临港商务区建设,建设广东现代流通大商圈核心区。

  4.加快建设广州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利用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有利条件,吸引跨国企业内部外包业务转移,培育和集聚一批从事离岸外包的国内外服务外包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示范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软件设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等多个优势领域,南沙开发区发展工业研发、新技术开发等高科技含量的外包业务,天河软件园加快推进软件外包产业专区建设,集中发展各类软件设计服务外包,黄花岗科技园大力推动创意、动漫网游、影视文化等产业快速发展,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发展以金融服务、数据处理等为内容的金融服务外包区,越秀区、荔湾区、黄埔区、从化市等发展以动漫、设计等为内容的创意设计区。

  5.加快建设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圈广州核心基地。依托中心城区实施“中调”和“退二进三”战略,加快推进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以广州创意创业园合润园区为核心,东与文德路艺术品街、南与一德路商业街、北与动漫星城组成创意产业发展“金三角”。以广州创意产业园为统领,进一步规划建设越秀区的创意大道,加快推进建设广州“设计港”、信义国际会馆“创意湾”、大坦沙“创意岛”、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小洲美术原创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州)黄埔园区和广州国际玩具礼品城等重要节点,将珠江电影制片厂改造、提升为动漫文化基地,建设广东国际音像文化创意基地等,构建“一区多园”型创意产业功能区,形成具有国际水准、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岭南特色的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基地。

  6.加快建设广州华南科技创新中心。按照“一核三极多个特色功能区”的高技术产业总体布局,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高技术产业集群,高标准推进广州科学城和科学城二期、天河软件园、国际生物岛、广州国家RFID产业基地、广东光电科技产业基地等高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充分依托软件、信息、生物、新材料、网游动漫五大国家级产业基地,推进超级计算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确立广州作为全省自主创新策源地和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地位。

  7.加快建设信息广州。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无线宽带城市,率先推进数字电视网、互联网和电信网三网融合,打造国际枢纽型信息港,提高信息服务功能。加大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简化办事流程,以政府门户网站为枢纽,构建以企业和居民为中心的全天候一站式电子政府在线服务新模式。加快城市河涌、森林、房屋、土地、环境、交通和市政设施等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完善数字市政、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等重点工程,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推进卫生和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设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电子学习平台,完善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行教育、医疗数字服务进家庭。以建设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为契机,以提升企业生产自动化、设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和商务电子化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结算、物流配送和价格信息等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市场交易体系,深化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加快完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软件、网游动漫和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建成国家重要的信息技术创新载体。

  8.加快建设广州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东部、南部、北部集聚区为核心,形成集聚集约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抓好南沙、花都、增城、番禺、黄埔、从化和广州开发区七大汽车产业基地和国家汽车出口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和专有技术,提高我市汽车产业参与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力;抓好南沙重型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核电设备制造、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重型燃气轮机和盾构机等龙头骨干项目;抓好船舶制造、海洋工程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南沙龙穴造船基地、番禺大岗船舶及配套装备工业园建设,在建设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国家级大型装备产业基地;抓好广州钢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精冷轧钢板和深加工产业及集装箱板等热轧钢板。

  9.加快实施广州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按照我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的要求,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产出率,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建设清洁生产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全面统筹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完善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全市的循环经济协调机构、中介机构和电子交易平台,使政府对资源循环利用的调控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市民建立起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重点行业(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重点领域和工业园区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机制初步形成,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到2012年,把广州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10.加快构建穗港澳合作平台。充分把握粤港澳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和区域服务需求急剧扩张的良机,依托广州区位、产业和功能优势,大力推进与香港、澳门的产业融合,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建立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根据资源共享、产业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实现三地在产业上的错位发展和在产业链、价值链环节上的全面合作。充分利用科学城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琶洲会展发展集聚区、天河软件园信息服务产业区和南沙资讯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创意动漫产业园、粤港澳(台)流通服务业合作试验区等有效载体,打造深化穗港澳合作平台。

  (三)实施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谋划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下更大功夫,抓紧推进一批产业链条长、带动力强的高端制造业项目和占据先进技术制高点、主导未来市场新增长极的高技术项目以及支撑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高端服务业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计划总投资约6370亿元,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都市农业和水利、现代能源等领域项目。

  六、政策措施

  (一)加强产业规划引导。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全面实施为契机,制订和完善重点产业领域发展规划。加快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出台与主体功能区划分相配套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和绩效考核等政策措施。超前规划和培育城市战略产业,继续强化工业领域汽车、石化、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扶持壮大数控机床和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将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广州未来的支柱产业。强化区、县产业分类指导,完善产业布局,根据市中心城区与外围城区(县级市)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和各行业空间布局的要求,深化完善区、县定位产业分类指导。一类是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白云和黄埔等老城区,另一类是花都、番禺、萝岗、南沙等新城区和从化市、增城市,在做好新一轮功能规划的基础上,要突出加快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和引擎。

  (二)促进产业主体的改革发展。

  大力支持市属国有企业整体改制、整体上市。加大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力度,集中发展核心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与中央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方式参与市属国企重组改制,对于支柱性和战略性产业中的市属国有企业,可探索由非公有制企业先行参股,待条件成熟时可逐步控股;对于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方式参与建设和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创造公平竞争和法治化的市场经济体系,降低行业准入门槛,鼓励中小企业和各类非公有经济发展。支持设立产学研同盟、政府社会企业同盟和各类经济组织同盟,共同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创造环境鼓励社会组织加快发展。

  (三)推动产业区域合作。

  积极主动参与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粤港澳台深化合作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的推进与实施,主动与周边城市实施一体化政策措施,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水资源保护、高速公路收费、机动车辆异地处理、公交跨市经营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增强广州在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选择一批主攻产业聚集区、产业龙头项目列入珠三角现代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发挥广州高端产业在区域中的带动辐射作用。以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为目标,积极研究制定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实现互补高效发展。发挥广州在全省现代流通大商圈建设中的引擎作用,完善广州空港、海港、铁路、航道、高速公路和信息枢纽港建设。制定扶持政策,完善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抓住CEPA补充协议五签订的契机,推动穗港现代服务业协作共赢。重点加强与港澳出版、影视、工艺、服装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教育、医疗、体育事业对周边区域的服务和联动发展。促进我市与台湾地区产业交流与合作,利用两岸“大三通”的发展契机,吸引台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光电显示、新型能源、软件服务等高技术领域为产业招商重点,以广州科学城为产业发展核心,以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南沙区、番禺区等作为产业辐射转移区,在相关区域大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并在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加强合作,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发挥规模带动效应。

  (四)完善产业政策导向。

  制定和实施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从产业布局、财政税收、融资担保、人才服务、产业基地建设、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许可贸易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制定和完善《广州市重点产业支持目录》,实施“重大工程项目”计划,筛选以高端化、规模化、战略化为特征的重点产业和行业领域,将人财物等紧缺资源向重大工程项目倾斜,强化产业节地节水节材。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十百千万”节能工程,不断壮大能源服务产业,提高煤电油运供给保障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完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协调机制,整合现有市财政投入的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力量投向重点产业,尤其是汽车、造船、石化等优势产业,加大对先进制造业中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对符合重点产业导向的项目,运用贷款贴息、研发补助、租金补贴及引导担保机构进行融资担保等方式给予扶持。对服务业中技术先进的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如对引进的国内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以及信息服务、服务外包、专业服务业机构,加大购建、租赁自用办公用房资助力度;通过帮助解决用地等措施,加大对总部经济支持力度。扩大对服务外包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申请国际认证相关费用的资助。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在本市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重大工程建设中,对纳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产品,同等条件下优先实行政府采购;对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开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市各部门或采购人可按规定进行直购和订购。编制产业体系发展环保规划和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环保规划,依法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编制产业体系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指南,实施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准入制度,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企业;建立有效的循环经济评估体系和监督机制,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促进现代产业健康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