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粮油加工、乳业及乳制品、烟草、中药、丝绸、皮革、塑料、包装等8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第三批)的通知

  4.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按照集中制革、统一治污、市场运作、在线检测的科学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清洁化生产、节水工艺、无铬鞣技术、皮革绿色化学品的应用,不断推进绿色产业步伐。有效规范和指导污染治理工作,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政策措施
  (一)坚持技术创新。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在新产品、新材料等方面的研发水平。组织引导企业与烟台大学、山东轻工学院、省皮革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深入合作,促进产学研联合;支持企业建立各类技术中心、信息中心和研发中心;大力培养技术人员和高端人才,提高企业技术培训水平,提升在职职工素质,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住增值税转型、国家鼓励进口先进设备等有利条件,鼓励具备一定基础和规模的企业进行重点技术改造,吸引外资,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工工艺及设备,掌握先进设计理念,不断提高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开发新产品,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年产3万张(折牛皮)以下小制革,限制年产10万张(折牛皮)以下小制革。
  (三)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大力推广成本较低、技术先进、治理效果好的环保节能技术,促进与国外节能减排技术、人才、设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推广保毛脱毛工艺、废铬渣回收、制革污泥处置等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尽早发布实施《山东省制革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制革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制定制革业环境友好型产品质量标准、制革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导则、制革业清洁生产标准、制革业环保准入标准和制鞋业大气污染标准,规范行业发展,提高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水平。
  (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创行业名牌活动,树立品牌发展战略理念,提高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加快推进大企业集团争创世界名牌步伐。发挥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大知名品牌推介力度。
  (五)积极培育和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现有市场,努力开拓新兴市场,增强我省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名优产品为龙头,发展大企业集团,积极扶持一批具有独特优势的“小而专”、“小而精”企业,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为补充的生产营销体系。鼓励大企业建立境外产品加工基地,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制革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六)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和建设。选好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切入点,建立健全信息、研发、培训、检测、交易、物流等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区建设步伐。以园区为载体,整合集群优势,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扶持发展下游产业链条中小企业,加强企业间协作及与金融、科技、教育、物流等机构的紧密合作,完善产业配套,促进产业集群升级,使产业集群由成本型的低端发展模式,向创新型、品牌型、集约型的高端发展模式转变。

山东省塑料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年)
(省经贸委、省轻工联社、省塑料协会)

  塑料作为可循环利用的基础原材料,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由于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成为与钢材、水泥、木材并驾齐驱的新型基础材料产业。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提高全省塑料工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制定本意见。
  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全省现有塑料制品生产企业8000余家,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40余万人。2008年全行业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全年产量600万吨,同比增长15.4%,塑料制品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实现工业总产值720亿元,同比增长14.3%;实现销售收入870亿元,同比增长13.7%。2008年塑料制品出口完成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进口各种塑料原料及包装材料、电缆材料、装饰材料、管材、家庭用品等达到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
  (二)存在的问题。我省塑料制品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多数塑料制品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研发能力滞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出口产品多为低端产品,特殊工程塑料制品比重过低,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极少,利润低;二是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缺少大型骨干龙头企业;三是塑料模具和塑料机械制造能力有待增强;四是塑料原料供应不足,大量依赖进口。
  (三)面临的形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需求减少,国内塑料制品出口增速将明显下滑,产品库存也将增加,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势在必行。人民币升值、环保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及国外反倾销措施影响,导致塑料制品出口价格优势减小,影响了我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内塑料原料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受农膜行业治理整顿、限制塑料购物袋使用等政策影响,低档塑料制品面临淘汰。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强化技术改造和创新,加强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大型企业集团,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塑料行业健康平稳快速发展。
  (二)发展原则。
  1.技术进步原则。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增强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2.集聚发展原则。依托骨干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建设产业集群;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向产业集群聚集,扶持中小企业走出当前困境,推进大中小企业分工合作、协调发展。3.市场导向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搞好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优化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4.节能减排原则。强化节能环保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减少资源消耗,力争在循环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三)发展目标。到2011年,塑料制品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年均增长15%以上;塑料原材料产量达到700万吨,塑料原材料自给率达到70%左右。塑料制品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19.9%;利税125亿元,年均增长18.56%;创汇30亿美元,年均增长25.9%。争取建立行业技术研发平台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培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8个,形成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5个。
  三、发展重点
  (一)塑料原材料。加快齐鲁石化公司“三轮乙烯改造”工程;以青岛石化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投产为契机,积极推进百万吨乙烯工程;依托万华集团、烟台巨力公司加快发展MDI、TDI、聚碳酸酯、聚氨酯等;支持万达集团、淄博广通化工公司和济宁凯赛集团加快发展聚酰亚胺、尼龙1010、尼龙1212、尼龙1313等新型合成材料。加快各种塑料助剂的研发和生产,提高塑料制品的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到2011年,我省塑料原材料的表观产量达到700万吨,塑料原材料的自给率达到70%左右。
  (二)塑料制品。
  1.农用塑料。优先发展农用塑料,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依托骨干企业,加快农用塑料(农用大棚膜、地膜、饲草膜、养殖膜、灌溉塑料管材、塑料节水器材等)高性能化推广应用。充分利用我省优势,重点发展蔬菜、花卉、经济作物栽培等所需的各种功能性棚膜、地膜和饲草用膜;发展节水灌溉器材、渠道防渗管材及防渗膜、微灌(滴灌、微喷、渗管等)器材。
  2.塑料土工材料。以节约、环保、安全为发展方向,大力推广塑料土工材料(包括土工布、膜、格栅、网等)在水利、公路、铁路、城市和机场建设等领域的应用。以泰安、莱芜、德州等地为发展重点,突出功能化、多品种、多材质、多用途塑料土工材料研发生产,为建筑业和大型道路及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3.塑料包装。着重开发各类高功能性和专用化的薄膜、高阻隔性包装材料,保鲜包装材料,渗透性包装材料,耐高温、耐辐射材料,无菌包装材料,可溶解、可自分解的材料,防霉、防虫、抗菌材料。
  4.塑料建材。重点发展大中口径上下水管、新型室内上下管、热水管、燃气管、复合管与复合型材、各类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墙体装饰材料、大型地下排污管道以及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等适用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系列化、标准化管材、管件和型材,加快产业化进程。
  5.海洋渔具制品。发挥我省海岸线长、海水养殖面积大的优势,以烟台、威海等地海洋渔具制品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包括渔网丝、绳索、网具、钓鱼竿等海洋渔具制品。
  6.工程塑料。提升汽车、电子电器、信息产业领域工程塑料制品的档次。重点发展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苯醚(PPO)、聚酯(PBT)和特种工程塑料。
  7.汽车用塑料。加快开发热塑性弹性体、玻璃纤维增强尼龙等耐老化、耐变形新材料,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推广使用低压成型、气体辅助注塑成型等先进技术,加大轿车保险杠、仪表板、发动机罩盖、散热器隔栅、座椅、内饰件等塑料功能件的开发生产。
  8.塑料日用品。开发各类物美价廉、绿色环保的日用塑料制品和仿真塑料制品,力争在更多领域替代传统的铁、木、竹、藤等材料。9.功能性塑料和改性塑料。以导电性、电磁屏蔽性、磁性、导热性、透光、感光性及阻燃性作为功能性塑料发展方向,发挥功能性塑料质轻、柔软、易加工、价廉等优势,扩大电、磁、光、热等功能性塑料的应用领域。加强改性塑料材料的研发,通过填充、共混、增强改性塑料多功能母粒(包括色母粒)材料,重点发展以塑代钢、以塑代木、以塑代替各种金属与非金属,在家电、电子电器、汽车、飞机、通讯、医用、玩具、工业配件等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促进机械制造、助剂等行业的发展。
  (三)产业基地和集群。围绕区域特色产品,着力发展特色区域经济。抓好淄博农用薄膜、塑料编织袋,泰安和莱芜塑料土工材料,临沂塑料小商品的生产与销售,培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巩固发展昌乐县“中国PVC塑料增强软管生产基地”、惠民县“山东省塑料安全绳网加工生产基地”;重点培育济南章丘、青岛、临沂塑料模具加工集群,提升我省塑料工业的整体水平、规模和经济效益。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依托现有塑料工业企业,围绕重点发展的产品领域,加大技改投入,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提升生产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生产高档优质产品和绿色环保产品。鼓励塑料产品应用企业特别是土工、建材企业,积极采用新型塑料产品,加大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注重科技创新,加快产学研步伐,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着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生产和使用,重点在塑料包装、汽车用塑料、塑料日用品等领域尽快实现突破,促进塑料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