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粮油加工、乳业及乳制品、烟草、中药、丝绸、皮革、塑料、包装等8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第三批)的通知

  2.中药产业链衔接不够紧密,中药材种植缺少大企业带动。由于缺乏大企业带动,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波动大、区域分散,规范化、规模化程度不高,产量和质量不够稳定。金银花、丹参、黄芩、瓜蒌、北沙参、全蝎、蟾酥等著名道地药材至今没有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药材GAP)基地认证。同时,中药材原料对外依存度高,省内现有知名品牌的中成药大量使用外地中药材原料,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之间未能形成配套的产业链,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得不到充分保护和利用,一些野生中药材储量减少很快,有的品种濒临灭绝。
  3.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中药有别于天然药、化学药和生物药,面临着质量标准、评价方法、物质基础、作用机理等独特的研究方法和复杂的科学问题,这是制约中医药学科和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瓶颈问题。我省中医药科研力量分散,研究方向重复,科技投入整体不足,缺乏公益性、开放式、综合性研发大平台和特色单元研发平台,技术支撑体系尚需继续完善,中药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与转化相对滞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后续产品少,企业技术改造和中药材基地建设受到制约。
  4.市场流通体系不够健全。我省中药流通企业呈现着规模小、效益差、管理水平低、经营秩序混乱的现象,不仅对中药工业企业的支撑拉动作用不够,而且缺乏对外竞争能力。
  二、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东)基地(二期工程)为主线,突出自主创新和体制创新,完善产业链条,实施名牌和标准化战略,加强质量管理,做精做强骨干企业,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快以中药现代化为主推方向的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我省中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自主创新原则。通过科技创新,创建中药研发大平台,将中医药的资源优势、知识优势转变为技术优势、产品优势,提高中药行业科技水平,引导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巩固扩大市场份额。
  2.中医药协调发展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对中药产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中医药协调发展。结合最新出台的医改方案,大力发展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和防治疑难疾病方面的作用。
  3.突出优势特色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我省道地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名优中药,坚持做强、做大、做优,提高道地药材和名优中药的信誉,培育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
  4.产业聚集原则。重点发展已形成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的产业园区或孵化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多种要素向园区聚集,在园区内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链、产品链,促进产业聚集快速发展,带动我省中药产业调整与振兴。
  5.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加强对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修复和再生,防止流失、退化和灭绝,保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6.名牌培育原则。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标准水平,夯实基础,培育一批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创建一批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品牌价值和区域竞争力。
  (三)目标。到2011年,我省中药产业结构调整主要达到以下目标:1.科技创新体系。建设1个省级中药创新药物研发综合平台、若干个单元技术平台;扶持若干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县、中药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产业示范园,争取进入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二期建设计划,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2.产品结构。实现中药材品种良种化、种植(养殖)与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使全省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实现产值45亿元。开展金银花、丹参、黄芩、西洋参、桔梗等10种以上著名道地药材优良品种选育、规范化种植以及综合质量控制等工作,选育中药材优良品种10个,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10个,实现金银花、丹参等1-2个中药材GAP基地认证,良种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以山东道地药材为主,实现饮片、提取物的加工标准化,分别制定10-15种道地药材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标准操作规程、饮片(提取物)质量标准,申请获得饮片生产批准文号。进一步加强中药创新药物研究和我省著名中成药二次开发与产业化,开发10个以上创新中药优势品种,实现优势、特色品种规模化。
  3.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打造10个年产值过亿元的中成药和10个以上道地药材饮片名牌产品,培育壮大5个中药饮片(提取物)GMP加工企业,饮片与提取物加工年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通过兼并、重组,培育3-5个科技先导、产值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中药企业集团,使我省中药材及加工业总产值到2011年末达到300亿元以上。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建设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基地。
  1.重点区域。重点发展有中药材种植传统的、规模较大的区域,加快建设莒县、沂源县、平邑县、郯城县、文登市、平阴县、泰安市岱岳区、临朐县等山东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县(基地)等,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重点抓好10-15个省级道地中药材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积极采用“公司+农户+示范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新型组织形式,鼓励省内外中药企业和其他非中药企业参与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
  2.重点品种。针对平邑的金银花、徐长卿,郯城的银杏,蒙阴的全蝎,沂水的蟾蜍,莒县的黄芩,临朐的丹参,青州的山楂,沂源的桔梗,文登的西洋参、黄芪,平阴的玫瑰,长清的瓜蒌,菏泽的丹皮,鄄城的地黄,莱芜的白花丹参,莱阳的北沙参等著名道地药材,开展优良品种选育、规范化种植以及综合质量控制等技术研究,开发大宗道地药材在功能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等领域的利用价值,拓展应用空间。
  (二)加快中药饮片标准化步伐。依托我省道地中药材主要产区,重点扶持已通过GMP认证的、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饮片生产企业。突出山东鲁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青州博康药业有限公司、山东天一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山东舜生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和山东嘉泰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区域和品种特色,采用先进技术与装备,扩大规范化中药饮片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我省道地药材饮片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为中医临床和中成药生产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药饮片。开展道地药材饮片或提取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推动高质量、高标准的饮片或提取物的生产。
  (三)加快培育现代化中成药生产大企业、大品种。
  1.重点企业。以鲁南制药、国风药业、东阿阿胶、山东福胶、宏济堂、沃华科技、烟台绿叶、圣旺药业、山东凤凰、烟台荣昌、菏泽步长、健民制药、方健药业、鲁泰环中、华洋制药等企业为骨干,大力发展现代中药,通过技术改造、创新和引进先进中药制药装备,实现中成药生产程控化、检测自动化、输送管道化、包装机械化,积极培育规模大、效益好的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名牌企业。选择重点中药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培育跨国公司。
  2.重点产品。以阿胶系列、三鞭系列、心可舒系列、丹红注射液、肛泰系列、银黄系列、苦甘颗粒、稳心颗粒、复方丹参片、大青叶系列等我省传统名优品种为重点,开展新技术应用、剂型改进、质量控制技术提高等二次创新;积极培育益肝灵滴丸、天丹通络胶囊、气血双补丸等有市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成药新产品,扩大生产,尽快形成较大规模;完善中成药新药开发的技术体系,开发中药高效、速效、长效、靶向给药新制剂、缓释、控释、透皮吸收剂以及滴丸、微丸等制剂。鼓励大企业对中药院内制剂进行二次开发。
  (四)加快建设中药现代物流系统。积极培育中药现代物流大企业,建立中药现代物流系统。在菏泽鄄城和临沂蒙山培育现代化、高水平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中药材现代物流,提高我省中药材种植、收购、销售效率。加大对鄄城舜王城中药材市场的扶持力度,力争将其发展成为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药材(饮片)市场。规范中药材市场,加强物流基础条件建设,推广电子商务,完善流通网络,培育中药物流连锁品牌企业,推动中药及中药材物流企业向大而强的方向聚集转变。
  四、政策措施
  (一)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完善中药研发技术链和转化链为主线,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省中医院、省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已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为主体,加强我省道地中药材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饮片加工炮制、质量控制、中药临床评价技术、中药创新药物等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以中药生产企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为主体,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生产装备和设备水平,加强制药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园、示范基地和中小医药企业孵化器为主体,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中小创新型科技企业,带动道地中药材的发展和中药新药的开发;把中药新药创制平台作为我省“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综合大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药新药开发技术体系。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技术研发单元平台。
  (二)发展壮大企业规模。鼓励“强强联合”,促进我省中药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加大优质、高效中药新药品种开发和生产力度,支持疗效确切、原创性强的中药大品种产业化开发,鼓励企业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提升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名牌企业和产品。
  (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国家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同时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促进中药行业加快发展。对于应用新技术或新产品的企业要给予税收上的减免;对于中药材GAP和GMP生产企业生产的中药饮片应给予特殊定价,并采取措施以保证其在医疗机构的销售;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帮助临床疗效确切的中药新药品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和新农合报销范围。要制定政策使中药饮片进入社区医疗和新农合报销范围。
  (四)加强质量管理、标准化和知识产权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和医院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夯实质量管理技术基础,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和品牌管理纳入企业、医院(主要为院内制剂)的研发、生产、经营、节能增效和售后服务各个环节。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确立品牌发展目标,制定品牌培育、创建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发挥当地龙头企业品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形成产业集群品牌。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注重加强中药国际通行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质量水平;积极将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依靠标准引领产业发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我省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法规及其相应监督机构,保护我省中药科研、生产单位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权利,避免中药知识财富流失和中医药产业不正当竞争。
  (五)加快中药国际化进程。弘扬中药传统文化,大力发展具有民族品牌的中药,支持中药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鼓励中药企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在境外设立科技示范基地,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出口,扩大高附加值中药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强中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巩固境外传统中药市场,鼓励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争取在国外的认证。利用日、韩等中药(汉方药)产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我省传统中药资源优势,加强双方合作,加快我省中药现代化的步伐。加强在传统医药政策、法规方面的国际交流,为中药国际化创造外部条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