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粮油加工、乳业及乳制品、烟草、中药、丝绸、皮革、塑料、包装等8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第三批)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粮油加工、乳业及乳制品、烟草、中药、丝绸、皮革、塑料、包装等8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第三批)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9〕38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影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推进我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实现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据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部署,省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10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40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13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现将40个特色产业中的粮油加工、乳业及乳制品、烟草、中药、丝绸、皮革、塑料、包装等8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第三批)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级、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清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积极作为,科学务实,认真执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指导意见》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指导意见》顺利实施。各地区要按照《指导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
  《指导意见》还筛选确定了一批与之相配套的在建和拟建重点项目,由省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另行印发,请一并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五月十八日

山东省粮油加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年)
(省经贸委)

  粮油加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是人们生存、生活不可缺少的行业。我省既是农业大省,也是粮油加工大省,加快发展粮油加工业对促进粮食油料资源的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改善人们食物和营养结构,提高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省粮油加工业正处于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粮油加工业平稳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我省粮油加工业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薯类加工为主。目前,全省纳入统计范围的粮油加工企业达994家,总资产794亿元,从业人数13.7万人。2008年,全省加工小麦1639万吨、玉米1526万吨、大豆637万吨、花生116万吨,生产小麦粉1125万吨、食用植物油322万吨、玉米淀粉及其衍生产品1050万吨、饲料1177万吨。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68亿元、工业增加值2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77亿元、利税80亿元、利润42亿元。大企业集团龙头带动作用突出,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有35家,其中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11家。涌现出鲁花、西王、龙大、渤海油脂、鲁洲、菱花、民天、金德利等一批知名品牌粮油制品加工企业和供应商。粮油加工产品丰富,除面粉、食用植物油、淀粉食品等传统产品外,近年来开发生产了蛋白粉、糖醇、方便食品以及其他发酵制品等多种新产品和特色产品。市场知名度较高,行业内有国家名牌和驰名商标32个,省名牌和著名商标91个。行业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2个和国家功能糖公共实验室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9个。
  我省粮油加工行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小、多、散,特别是面粉、玉米淀粉、油脂等行业问题较为突出。二是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多数企业盈利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初、粗加工产品多,营养、卫生、安全和绿色新产品少。三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粮油加工副产品回收利用需进一步提高。四是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不利因素:一是部分行业原料对外依存度增大,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为满足粮油加工业发展的需求,我国已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国际上最大进口国,花生加工业也部分依赖进口。二是行业内竞争将更加激烈。由于部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初、粗加工产能过剩,致使行业内恶性竞争。三是节能减排任务重。粮油加工业中多数涉及发酵工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一些企业由于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效益差、能耗高、污染重的问题难以解决。四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出口型企业效益下降,巩固现有市场、开辟新兴市场的难度加大。有利因素: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耕地保护措施,制定实施了鼓励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油料的稳产增产,为粮油加工业提供了稳定的粮食油料资源。二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油制品的质量要求和品种需求越来越高,为粮油加工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手段,整合资源,提高粮食油料加工精深度和附加值,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食品安全,实现粮油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原则。
  1.坚持质量安全第一。建立和完善粮油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国家粮油产品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确保粮油加工产品安全。
  2.坚持市场导向。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民生的需要,研发生产粮油加工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条。
  3.坚持技术进步。积极引进和研发粮油加工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加工方式,提高粮油加工精深度和产出率。
  4.坚持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和大企业的优势,加快资源整合,创建优质产品基地,实现粮油加工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专业化、精品化发展。
  5.坚持品牌战略。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夯实基础,提高标准,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企业品牌,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
  6.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粮食油料加工率和废物回收利用率,降低能耗、水耗,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三)调整振兴目标。到2011年,粮油加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500亿元、利税100亿元、利润5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8%和8%。到2011年,行业内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5个,争取新增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达到16家,其中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5家。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生产多品种、多档次粮油制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和对象的需求。小麦加工,以增加面粉品种和提高面粉产出率为重点,大力发展各类优质食品专用面粉、营养强化和功能性面粉,以及小麦谷朊粉、变性淀粉等面粉深加工产品,推进主食生产工业化。玉米加工,在稳定玉米加工和普通淀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造纸、纺织、建筑和化工等行业需要的高附加值特种变性淀粉,控制新增玉米酒精产能;加快发展葡萄糖、高果葡糖、功能性低聚糖、木糖醇等作为食糖补充的固体淀粉糖,以及用作食品配料的多元糖醇等淀粉深加工产品;开发生产替代进口的食品和医药行业需要的小品种氨基酸和其他新的发酵制品。大豆加工,适度扩大大豆油脂生产规模,重点开发生产营养保健型油脂;大力发展大豆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浓缩蛋白、组织蛋白、专用分离蛋白、改性大豆蛋白、豆奶粉等新兴大豆食品和食品基料。花生加工,充分发挥我省花生资源优势,提高花生油产量和品质,开发专用油新品种,开发生产花生分离蛋白、浓缩蛋白、花生蛋白活性肽等深加工产品。薯类加工,以淀粉、冷冻粉条、即食粉丝等产品为重点,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种类,发展变性淀粉和发酵深加工产品。
  (二)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在粮食油料主产区和集散地加快粮油加工基地建设,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在菏泽、聊城、德州、临沂、济宁、潍坊、济南等小麦主产区重点发展小麦加工业,面向省内和北方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济宁华任面业、华旗面粉集团、鲁王、利生面业、德州夏津发达面粉集团、菏泽华瑞、东明面粉公司等小麦加工企业,带动提升济宁市任城区和高新区、德州夏津、菏泽开发区和东明等小麦加工产业集群层次。在潍坊、滨州、德州、临沂、聊城、菏泽等地区重点发展玉米深加工业;依托邹平西王、寿光巨能金玉米、沂水鲁洲等企业,提高玉米淀粉糖产业集群聚集度;依托福田药业、龙力生物、保龄宝等企业,壮大禹城玉米淀粉功能糖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发挥德州、临沂国内大豆集散地和日照沿海交通优势,重点发展大豆深加工业;依托陵县谷神、禹城禹王实业等企业,重点发展陵县、禹城及周边地区大豆蛋白产业集群,依托邦基三维油脂,发展日照大豆油脂产业集群。发挥临沂、菏泽花生主产地优势,壮大花生加工规模,依托烟台现有优势,加快发展花生深加工,依托鲁花、龙大等企业,巩固和壮大莱阳花生油产业集群。在临沂、泰安、济宁、日照、烟台等地进一步提升薯类资源利用能力和水平,开发生产薯类淀粉、发酵制品以及特色食品;依托鲁信金禾、金禾博源等企业,发展日照薯类发酵制品产业集群;依托龙大集团,进一步带动莱阳、龙口及周边地区粉丝等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发挥产地优势,进一步提升梁山薯类淀粉产业集群层次。
  (三)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提高产业聚集度,鼓励济宁华任面业、华旗面粉、利生面业、发达面粉集团、巨能集团、西王集团、六和集团、鲁洲集团、渤海油脂、香驰粮油、鲁花集团、龙大集团、日照金禾博源公司、鲁信金禾生化等规模大、市场前景好、有一定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粮油加工企业,联合、兼并、重组中小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粮油加工企业集团。鼓励具有一定基础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配套互补、相互依存的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格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织开展粮食油料育种、种植和联合采购等业务,保障原料供应;推广济南金德利、民天的经营模式,支持粮油加工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业务模式,向服务业延伸,开拓市场,为社会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粮油加工业的结合,以原料采购、质量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粮油经营服务方式,支持建立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创新信息服务新模态新业务,鼓励粮油加工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开发应用电子商务、自动化生产检测技术、电子标签(RFID)等新技术,加快提升粮油加工业信息化水平。提高产品安全质量水平,强化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健全完善地方标准,加强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积极完善落实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和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对淀粉废水、麸皮、麦胚等小麦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开发小麦蛋白、麦麸低聚糖、麦胚油等功能性产品。利用玉米胚、芯、茎等副产品生产玉米油、糠醛、木糖醇、饲料等产品。加强大豆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发展磷脂、异黄酮、维生素E、纤维素、低聚糖、皂甙、多肽等高附加值保健食品,推广利用油脚、皂脚水等提取生产脂肪酸、甘油和肥料技术,利用废弃食用油脂生产生物柴油。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配合饲料生产,解决薯类加工厂废弃物污染问题。鼓励粮油加工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水、能源和粮油原料消耗,提升技术工艺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