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质量管理,提升品牌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夯实质量管理技术基础,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和品牌管理纳入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节能增效和售后服务各个环节。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确立品牌发展目标,制定品牌培育、创建的激励政策和措施。
(五)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扩大技改投资。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落实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六)加强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吨矿能耗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实现对各种排放物的综合利用。把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安全环境保护技术开发应用放在优先地位,重点突破采、选、冶等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抓好资源循环利用,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黄金工业格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抓好日常安全教育,认真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排查安全隐患,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
(七)建设生态矿山。按照科学、低耗和高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建设生态矿山。在设计、开采等过程全面推行“绿化”,使矿山生产不产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零污染、全覆盖”原则,改变矿山面貌,绿化矿山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和谐矿山、绿色矿山建设。
(八)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管理。加强执法力度,严格审批制度,规范资源的勘探和开采秩序,严厉打击非法采金,坚决制止各种乱采滥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黄金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保证矿山安全。充分发挥黄金协会在政府与企业及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履行好行业协会组织协调、咨询指导、信息交流、约规自律的职责,承担起行业发展、合法权益维护等重大事项的服务工作,推动我省黄金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山东省建材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年)
(省经贸委、省建材工业协会)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我省是建材生产和消费大省,发展建材工业具有资源、区位和市场优势。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实现产业调整振兴,制定本意见。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2008年,全省建材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74.96亿元,增长15.3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87.69亿元、利税339.12亿元、利润208.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29%、24.73%和27.9%。全行业资产总额达到1532.9亿元,同比增长11.64%。全省水泥产量1.39亿吨,位居全国第一;平板玻璃5619.2万重量箱,居全国第三位,增长3.62%;建筑陶瓷12.57亿平方米,居全国第三位,增长16.06%;卫生陶瓷294.68万吨,居全国第五位,增长15.11%;玻璃纤维纱70.18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增长48.49%;石膏板6.47亿平方米,居全国第一位,增长17.6%;花岗石板材7082.59万平方米,居全国第一位,增长5.21%。全省建材工业产销率达到98.31%,同比提高0.21个百分点。近年来,我省建材行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主要技术装备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新型干法水泥、优质浮法玻璃等产品比例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08年,荣获中国名牌11个、山东名牌89个,近3年来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一批重点企业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专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投资增长34.66%,技术玻璃制品增长101.48%,隔热隔音材料增长70.66%,建材机械增长47.09%。对外开放成效显著,2008年,全省建材产品出口商品额18.98亿美元,居全国第三位,同比增长17.86%。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水泥和熟料出口分别下降了3.2%和69.9%,占全省建材产品出口的比重由20%降至14.8%,花岗石板材出口额增长26.71%,而荒料出口额下降16.8%。
我省建材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新型干法水泥、优质浮法玻璃和高档卫生洁具占比较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结构调整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是能耗环保等技术经济指标相比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平均规模小,大企业少,行业集中度低。
四是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开发能力较弱。
(二)面临的形势。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范围和影响仍在扩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显现,我省建材行业面临的形势严峻。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投资规模收缩,对建材产品的需求减少,建材出口将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国内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房地产投资增长回落,将对建材产品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未来市场形势仍较为严峻。
建材工业属投资拉动型产业,建材产品需求增长的变化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变化密切相关。2008年以来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大了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安排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会有效拉动建材产品消费,也为我省建材行业加快调整升级和健康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二、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名牌战略、标准化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保持建材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二)原则。
1.技术进步原则。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业整体科技水平。以技术改造为手段,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总量控制原则。严格控制水泥、玻璃、建筑陶瓷等高耗能行业生产能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3.节能减排原则。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发展节能环保产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促进资源再生利用。
4.提高生产集中度原则。加大支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建材企业力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集团。
(三)目标。
1.到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45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效益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建材行业领先地位。
2.水泥熟料生产能力控制在1亿吨左右,基本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逐步淘汰日产1000吨以下的干法水泥生产线;优质浮法玻璃的比例提高到40%,玻璃深加工率达到50%;建筑卫生陶瓷高档优质率达到80%。
3.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争创中国名牌10-15个、山东名牌100个。
4.水泥熟料吨产品能耗下降到115kg标准煤,平板玻璃综合能耗下降到16kg标准煤/重量箱;建材行业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占总量的20%以上。完成节能减排责任目标。
三、发展重点
(一)水泥。控制总量,优化布局,形成集中生产熟料、合理配套粉磨的生产格局。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交通运输条件、环境保护要求和城市发展规划,在控制全省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熟料生产线布局,打造枣庄、临沂、济宁、泰安、淄博、潍坊六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基地。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鼓励山水、中联两大水泥集团,充分发挥技术、管理、资金、市场优势,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对全省水泥企业进行整合,进一步提升两大水泥集团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集中度,提高其水泥产量在全省的比例。到2011年,两大企业集团年生产能力均达到5000万吨左右,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
全面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重点突破水泥窑处置城市垃圾、工业废渣及可燃废弃物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大型化装备,加快开发生产5000t/d级成套设备和6000t/d级以上规模的部分国产化大型装备。依法推进散装水泥发展,积极推进新科技成果、新技术在散装水泥生产、经营、运输和使用环节的应用,大力发展农村散装市场。
鼓励和引导现有立窑水泥企业在淘汰立窑的同时发展水泥制品。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干粉砂浆、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产品,力争到2011年我省商品混凝土推广应用率达到35%以上。适应建筑现代化、城市管网建设与改造、城市污水处理、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积极发展水泥制品业,力争使水泥制品业使用水泥的比重在2011年末降低到25%以下。
(二)玻璃。将节能、环保、安全、信息、太阳能利用和深加工作为玻璃行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推动玻璃深加工产品向配套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结合建筑节能要求,大力发展隔热保温、安全、防火、防盗多功能建筑门窗玻璃,开发离线镀膜技术和复合技术。
全面提升浮法成套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重点解决节能、环保、准光学质量熔化技术,超厚、超薄板成型技术,在线镀膜改性技术以及工艺,监控与专家诊断等成套生产技术,提高装备水平,使玻璃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采用纯氧燃烧技术,提高窑炉熔化率,改善玻璃液质量。窑炉采用全保温技术,减少热损失。熔窑使用高品质的耐火材料,减少耐火材料对玻璃液的污染,并使熔窑寿命达到10-12年。
加快青岛国际玻璃工业园和滕州等地的玻璃深加工及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快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开发新产品,在特种纤维和玻璃纤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性能陶瓷、人工晶体等高科技领域的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建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体系。
提升玻璃纤维池窑拉丝工艺水平,发展无碱池窑拉丝先进生产技术。重点发展与池窑拉丝配套的产品应用开发和制品深加工,积极开发玻璃纤维品种,扩大产品应用领域。发展玻璃纤维生物及医用过滤材料、工业过滤材料及其制品,满足生物净化和工业除尘的市场要求;发展各种高性能、多功能玻璃纤维制品,包括优质增强型玻璃纤维纱、毡和代石棉制品,满足汽车及城市轻轨交通工具对各种复合材料的需求。
支持大企业集团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以泰山玻纤有限公司为龙头,玻纤制品材料产业园为载体,加快发展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产业集群;以环保节能、风力发电、电子产品等为发展方向,促进德州玻纤增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
(四)建筑卫生陶瓷。全面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装饰与造型设计及高中压注浆连续生产技术水平。建筑陶瓷,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向轻质高强、多功能、多品种、多花色方向发展,以此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支持产品设计创新,大力开发仿古砖、超薄瓷砖、保温外墙砖,研究开发具有自洁、抗菌、环保、抗静电等多功能陶瓷砖。卫生陶瓷,提高质量档次,加强产品配套,大力推进卫生陶瓷产品的节水技术,开发生产新型分档冲洗水箱配件和超平滑抗污陶瓷釉面,发展环保、自洁、抗菌等多功能产品。
加大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整合力度,培育3-4家进入全国十强行列的企业。着力培育和发展以淄博、临沂区域等为主的高档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在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的基础上,创建以潍坊美林窑业公司和滨州科勒有限公司为核心的卫生陶瓷基地。
(五)非金属矿。充分发挥我省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度开发我省具有资源优势的石墨、滑石、透辉石等主要矿种,发展高纯硅材料新资源的找矿、勘察及提纯开发利用技术。
以国家重点发展产业为导向,发挥非金属矿加工延伸性强、关联度大、附加值高的特点,积极研究开发应用于能源、环保、建筑、电子工程、农业、生物、国防等领域,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非金属矿物材料深加工和应用技术。加快环保用非金属矿物材料深加工、非金属矿产品提纯和超细改性、非金属矿产品改性和复合等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
(六)石材。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拓宽国内、国际市场。大力发展与石材加工业相关的机械设备、金刚石工具、辅助材料、防护与保养材料,提高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着力培育莱州、平邑、五莲、嘉祥等地区石材产业集群工业园区,打造“中国石都”、“中国石材之乡”、“中国石雕之乡”的区域品牌。建成一批石材工业园区,培育一批石材骨干企业。
(七)新型墙体材料。围绕满足建筑节能的需要,开发健康、环保、节能、轻质、安全、耐久型房建材料,发展包括纸面石膏板、纤维增强薄板、混凝土空心条板在内的各种轻质建筑板材,建立先进的具有特色的新型墙板材料技术与装备体系。鼓励发展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推广高掺量高空洞率、高强度粉煤灰、全煤矸石烧结空心砖新工艺,开发采用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环保型轻质板材的新技术,大力发展各种具有轻质、保温、节能、装饰功能的建筑砌块制品,提高产品档次,促进行业向环保产业发展。研究开发和推广利用煤矸石、粉煤灰、页岩、建筑垃圾等生产空心砖和装饰砖的新技术与新装备,提高生产技术装备的大型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以及砌块产品的质量和系列配套水平,提升建筑砌块技术与装备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