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2009-2010)》的公告

  ⑵标准化饲料生产与配制技术研究。分析与研究主要违禁、威胁饲料和养殖安全的因子;肉牛高精料育肥瘤胃发酵调控剂研究;安全饲料配制技术集成与示范;优质安全粗饲料生产技术研究。
  ⑶肉牛健康养殖环境控制技术研究。提高集约化养殖环境的肉牛舒适度技术研究;肉牛场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实用技术集成与创新;研究规模适度的生态养殖模式。
  ⑷肉牛主要疫病防控技术研究。制订肉牛主要传染性疫病监测和防控技术规程。研究肉牛主要疫病的快速监测、诊断与防治技术。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的预防与净化技术研究。
  ⑸编制《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2.考核指标
  ⑴提出适合我省不同粗饲料类型的直线育肥和架子牛育肥饲料配方各3套,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1套,肉牛健康养殖关键点控制技术1套;
  ⑵制定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1套,提出改善牛肉品质营养调控技术1套;
  ⑶建立健康养殖示范区2~3个,出栏10万头以上,出栏肉牛22月龄活重500千克以上,屠宰率58%以上,净肉率48%以上,优质切块率达32%以上。
  3.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4.组织实施方式
  可由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联合申报。
  重点项目三:果树水肥耦合及节水技术集成研究
  1.研究目标
  我省具有明显的春旱夏涝气候特点,且水分严重缺。果树集中分布的浅山丘陵以及盐碱沙地水分利用率较低,传统的灌溉方式不但造成水的严重浪费,而且导致肥料的大量淋洗和流失,在降低肥效的同时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研究果树水肥偶合技术,可在大幅度减少灌水量的同时提高肥效,节约用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意义重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开展水分和肥料代谢规律的研究,客观评价现行肥水管理制度的利弊,测算不同肥水管理制度的肥料利用率、单位耗水量等指标;采用田间试验和环境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数字化描述果园水份日变化、周消长动态和年变化规律,提出基于肥料最高利用率的灌水模式;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不同土壤管理制度(清耕、生草、覆盖、起垄等)对水分利用和肥效的影响,提出先进的土肥水管理制度,实现水肥高效偶合,大幅降低施肥量和单位耗水率。
  2.考核指标
  ⑴提出适宜不同土壤类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方案;
  ⑵揭示高效水肥偶合互作机制,提出肥水一体化调控技术;
  ⑶开发1-2种精准高效土壤水分实时监控仪器(设备)用于科学灌水的辅助决策;
  ⑷提出基于水分高效利用的土壤管理制度,示范区节水25-30%,提高肥效20%以上。
  3.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4.组织实施方式
  可由科研单位与高校联合申报。
  重点项目四:苹果节本提质标准化生产及深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开发
  1.研究目标
  苹果是我国第一大水果,也是我省优势产业。目前,在我省苹果生产中,还存在单产低、优质果率低、加工专用品种少、加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进一步开发苹果专用品种、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提升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意义重大。项目实施内容包括:
  苹果新品种的引进和繁育技术;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苹果减压保鲜的关键技术;脱水苹果(脆片、粉、块)开发生产技术;苹果汁和苹果醋生产技术;高纯度果籽油和果籽蛋白萃取分离新技术;优质鲜食品种和加工专用品种基地建设。
  2.考核指标
  ⑴引进试验新品种10-15个,确定主栽品种3-5个,其中鲜食品种1-2个,加工专用品种2-3个,优质果率达到85%,亩产3000公斤;
  ⑵建立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面积10万亩;
  ⑶制定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3个;
  ⑷建立减压保鲜库2个,建立果汁生产线1条,果片生产线10条,果醋生产线1条,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加工产值7.3亿元;
  ⑸开发高纯度果籽油和果籽蛋白新产品2个;
  ⑹取得科技成果3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
  3.经费配套要求
  项目单位应落实不低于1:1的配套经费。
  4.实施期限
  2009年至2011年。
  5.组织实施方式
  项目采取产学研结合方式,可由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联合申报、实施。
  重点项目五:苹果“三优一体”标准化栽培模式研究与示范
  1.研究目标
  河北省苹果面积25万公顷,位居全省果品面积首位,品种以鲜食为主。目前,落后的苹果乔砧密植栽培制度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苹果生产的最大瓶颈问题。以高度复杂技术和劳动高度密集为特征的乔砧密植栽培管理制度,其技术成本高,新技术推广转化难,最终导致产业总体效益差。亟待开展综合技术简化、易于推广应用的苹果新型栽培技术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矮化砧木优质果苗培育技术,苹果病毒高效脱除技术和利用分子标记快速检测病毒技术,培育一批适应我省和我国苹果产业升级所需的无病毒苹果砧木和品种。评价矮化栽培制度下苹果生产性能及土壤管理制度。对矮砧密植果园的技术、劳动力、生产资料以及不变资本进行逐项分析,科学比较和客观评价矮砧密植果园的生产效能;研究矮砧密植果园水肥偶合技术,提出环境友好型的土肥水管理制度。
  2.考核指标
  ⑴提出矮化砧木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⑵培育苹果砧木和品种无病毒原种6-8个;
  ⑶提出具有农户可操作性的高效肥水管理模式,筛选出适宜我省苹果园种植的草种1-2个;
  ⑷提交矮砧密植果园技术成本分析报告,进而构建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体系;
  ⑸在河北省苹果两大生态类型区建立高标准示范园各200亩。
  3.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4.组织实施方式
  可由科研单位与高校联合申报。
  重点项目六:梨优质安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研究
  1.研究目标
  针对梨果生产中存在的果品质量差、标准化栽培水平、梨果产量结构性过剩等实际问题,以鸭梨等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建立果品优质、安全、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形成相应的技术规程和标准,示范推广到河北梨主产区,推动梨果生产向着矮密化、简约化方向发展。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梨结实生物学特性及调控技术研究;主要农药在果实中的降解规律及病虫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研究;砧木筛选、砧穗组合、矮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梨优质、安全、高效栽培模式及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老龄果园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建立鸭梨、雪花梨等主栽品种的优质安全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和相关标准1-2套;提出用于大面积生产推广的关键新技术2-3项。
  2.考核指标
  ⑴建立高标准、规范化示范园区2-3个,总面积1000-1200亩,并以此形成我省梨重点出口基地;
  ⑵试验示范区果品全部达到安全标准,优质商品果率由现在的56%提高到85%以上,亩经济效益提高20%-25%;
  ⑶针对老龄、密闭、低产、劣质品种园,研究构建树体结构合理、通风透光良好的改良树形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示范推广2-2.5万亩;
  ⑷培植1-2个知名龙头企业,培养1-2名国内知名专家,培养研究生6-9人。
  3.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4.组织实施方式
  可由科研单位与高校联合申报。
  重点项目七:果品生产技术优化与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集成示范
  1.研究目标
  我省地域复杂、生态环境差异大,果树的多种栽培模式并存,标准制定的可操作性差。因此,有必要遴选主要树种,在优势生态区选择先进的栽培模式进行试验示范,加快推进果树标准化生产步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遴选主要树种,在各树种集中产区,选择栽培制度先进的果园(4-6个),按照已有的部(省)颁或行业标准进行生产。根据河北省特定的生态和生产条件,科学评价各项技术要求,尤其对拟修改和完善的技术作业环节进行详细记载,提出技术优化和标准修订的充分理由;对尚未制定部颁标准或可以参照的地方标准的树种,可以依照最为权威的技术规范实施生产,积累资料,制定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标准。
  2.考核指标
  ⑴提出我省主要树种(苹果、梨、葡萄、桃等)果园管理技术规程;
  ⑵制定或修订符合主要树种先进栽培模式的果品安全优质生产技术标准;
  ⑶示范推广标准化技术管理果园10-15万亩。
  3.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4.组织实施方式
  可由科研单位与高校联合申报。
  重点项目八:优势果品安全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1.研究目标
  以河北省优势果树(梨、枣、板栗和苹果)为研究对象,整合全省优势科研力量,针对果品安全、优质和高效这一产业核心问题开展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已有成果研究构建栽植新模式和栽培技术新体系。项目研究与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与果品龙头企业相结合,为我省果品产业的发展发挥技术支撑和引导作用。重点研究内容包括:
  果园地下管理优化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矮化砧木的筛选、利用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主要农药在果实中的降解规律及病虫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研究;老龄果园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果树优质安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与示范。
  2.考核指标
  ⑴建立梨、枣、板栗和苹果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4-5套,并形成技术规程3-4个;
  ⑵建立高标准、规范化示范园区5-6个,总面积10000-12000亩,在此基础上,形成我省优质果品出口基地,示范区果品全部达到安全标准,优质果率较常规果园提高15-20个百分点,亩经济效益提高20%-25%;
  ⑶每一树种创新提出优质安全的1-3项栽培新技术或栽培模式;
  ⑷形成老龄果园改造技术体系,示范改良老龄果园3-3.5万亩;
  ⑸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培植1-3个知名龙头企业,培养3-5名国内知名专家,培养研究生30-45人。
  3.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4.组织实施方式
  可由科研单位与高校联合申报。
  重点项目九:蔬菜无公害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1.研究目标
  针对当前蔬菜生产中标准化技术体系不够完善、产品安全质量难以保证、生产成本较高、经营水平较低等制约因素,开展优质高效无公害蔬菜生产各个环节(包括棚室结构、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的研究、集成与示范,在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农业生态系统少受农药、化肥、激素等化学合成物质的破坏,实现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包括:
  棚室技术装备水平的改进与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区域优化选择及不同种植模式的研究,按照不同生态区域,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四个有代表性的基点,从中研究其不同种植模式及不同模式下的关键技术;日光温室黄瓜番茄优质高效施肥技术体系研究与利用;无公害蔬菜病虫害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2.考核指标
  ⑴筛选出适合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棚室结构类型及覆盖形式。建造1种新型结构的日光温室技术标样;
  ⑵选育出适宜黄瓜嫁接高抗拟茎点霉根腐病的砧木1-2个;
  ⑶建立4-6套适合不同生态类型种植模式;
  ⑷提出番茄、黄瓜、韭菜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
  ⑸筛选出1-2个适宜番茄、西芹生长的生产成本低廉、取材容易的栽培基质;
  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在不同生态区的4-5个基地中推广面积达2000亩,亩效益提高10-20%;
  ⑺蔬菜产品达到国家无公害产品标准;
  ⑻开展与蔬菜栽培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基础理论研究,为“十二五”奠定基础,提出“十二五”发展战略。
  3.实施期限
  2010年至2011年。
  4.组织实施方式
  可由科研单位与高校联合申报。

  (六)新药创制及产业化开发集中投向
  重大项目一:超声光散射双模式智能化乳腺成像系统研发
  1.研究目标
  针对普查、诊断乳腺肿瘤的技术需求,研制出符合在肿瘤诊断、重症监护等领域为临床医生提供影像功能信息,提升我省在功能分子影像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临床应用水平,推进我省医疗技术装备产业升级。
  2.研究内容
  利用超声图像提供的创伤组织几何结构及信息及光成像的病理信息达到优化的组合图像重建的研究;利用低功率近红外线的特性来鉴别组织/血液的散射和吸收特性以获得时域及空间域的变化研究;完成新探头和微光探测器的研制、制造工艺设计研究。
  3.考核指标
  形成专利3-5项;发表学术文章5-10篇;研制出新一代光散射成像整机,并实现产业化,年产值3000-5000万元。
  4.实施期限
  2009年至2011年。
  5.经费配套要求
  企业应按项目实施所需资金足额配套。
  6.组织实施方式
  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共同申报,优势互补,知识产权明析。
  重大项目二:中药材脱毒、提纯复壮、种苗工厂化生产及示范应用
  1.研究目标
  安国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药材集散地,也是我省传统的中药材产区,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人工栽培品种100余种,大宗品种40多个,形成了安国独具特色的药材产业区,常年种植药材面积10万亩以上。然而,由于连年种植,品种退化、种质混杂、病毒感染,病害严重,严重影响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有些品种药用成分含量达不到《药典》指标要求,制约着传统药材产区中药材的生产和产业发展。利用生物技术、系统选育等手段,开展脱毒、提纯复壮技术研究,选育优良、抗病品种,提升道地药材种性;进行工厂化优良药材种苗生产,开展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生产优质道地药材;研究饮片加工规范、建立质量标准;提升中药材生产的科技支撑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限制传统药材产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使安国药材逐步实现“品种与内在质量稳定、产地道地固定、种植生产规范、可持续供应”的目标。
  2.研究内容
  针对我省传统药材产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组培脱毒、系统选育等手段,开展脱毒、提纯复壮技术研究,选育优良种质及抗病品种,恢复和提高道地药材种性;开展脱毒及优良种苗的组培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规模化生产中药材优良种苗;开展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生产优质道地药材;研究安国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范、药材质量标准以及饮片加工规范、质量标准,实施质量监控;通过建立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区药材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