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推进产业品牌化。以打造品牌强省为目标,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无形资产价值,增强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1.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和运作方式,制定实施品牌发展规划,着力抓好品牌设计、传播、提升、推广等工作,推动更多江苏名牌向中国名牌、世界名牌跃升。积极引导、鼓励具有名牌产品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制订鼓励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重点引导骨干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新兴服务业企业注册商标,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或由中小企业合作,共同打造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到2012年,全省工业企业国内注册商标年均新增1.5万件,国际注册商标年均增长20%以上。
2.加强品牌创建服务。深入推进质量振兴和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信用体系。鼓励企业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推进专利技术标准化,鼓励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订。加强质量、标准、认证等公共平台建设,重点抓好光伏产品、网络信息产品等国家级质检中心和不锈钢、皮革橡胶等省级质检中心建设。到2012年,新建国家级检测中心10个、省级检测中心15个;新设立国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2个,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委员会和工作组70个。开展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大力提升企业市场信用水平。进一步加强商标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企业商标管理标准,引导企业实施商标管理规范化工程。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品牌战略专题培训,帮助企业制订品牌发展规划。发布《江苏省品牌战略实施纲要》,引导专项资金优先向省级以上品牌企业倾斜,对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中国名牌、中国出口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国际注册商标的企业,各级政府给予适当奖励。
3.依法建立品牌保护机制。积极推动品牌省内外互认、互保,帮助企业强化对商标权的保护。加强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品牌维权援助机制,帮助市场主体依法应对商标侵权纠纷,对维权确有困难的商标权利人给予法律援助。
(四)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坚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三管齐下”,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和倒逼机制,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
1.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对列入国家和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的单位,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和监督检查。在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行业选择重点企业,组织实施第二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积极创建一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加快开发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上工业项目全部入园进区。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再利用、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利用、废旧金属再生利用、装备再制造、废旧轮胎橡胶、废旧电池及生活垃圾资源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示范城市、园区和企业。组织编制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等重点行业结构调整规划,明确产业升级目标,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
2.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企业自愿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机制。每年对500个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培育一批能源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清洁生产企业。到2012年,纳入强制审核范围的重点排污企业分期分批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太湖、淮河、南水北调东线、沿江、沿海等重点流域的工业企业普遍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
3.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以炼铁高炉、工业锅炉、电机节能、余热余压利用和高耗能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等为重点,加快推进节能改造工程,在高效清洁燃烧、工业余热利用、高效机电节能等10大节能减排重点技术领域,加快攻克100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开发推广100项潜力大、应用广的先进实用技术,培育扶持100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抓好燃煤电厂脱硫改造工程,对超标排污的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和提标改造。
4.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落实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差别电价等政策,倒逼落后企业和产品退出市场。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对禁止生产和使用的产品、技术和装备,在国内处于落后水平的技术和工艺,重污染、高物耗以及产生严重有毒有害物的产品、技术和企业,限期予以淘汰。在控制排污总量的基础上,坚持有保有压,调整结构,将有限的环境容量用于支持高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太湖流域、淮河流域工业污染防治专项整治。推进第二轮小化工整治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全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年度目标,组织实施12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协调解决重大事项,推进落实重大项目,组织开展督查考核。联席会议由省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省各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主动开展工作。联席会议召开前由分管秘书长协调会议有关事项。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协调和推动本地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案的实施。省政府每年对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核,考核和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与党政干部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工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按照“优化增量、整合存量、上下联动”的原则,设立省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引导资金,重点支持产业布局调整、产业优化升级、重大产业项目投资、重大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品牌创建、重大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等。引导存量资金支持工业调整振兴,省级现有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要向12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实施倾斜。各市、县(市)政府也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继续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银企合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金融创新;鼓励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和信托债券。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积极发展和引进各类创业投资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优化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社会资本入股、财政投入等渠道,扩大资本规模,形成覆盖全省的担保网络。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对符合产业优化升级要求的重点建设项目和企业技术进步项目,所需用地指标给予优先安排,环评实施高效审批。
(三)培养引进人才。在大力培养和用好省内创新创业人才的同时,抓住国家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的契机,通过企业为主、政府资助,实施我省重点产业千名高端、百名世界级人才引进工程。为引进的高层次创业创新领军型人才和团队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有特殊贡献的高科技人才实行重奖。加大企业家培养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企业家,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学习培训。到2012年,培养重点骨干企业领军人才1000名、企业中高级职业经理人才10000名。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中高级技工,积极引进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四)坚持依法推进。抓好与工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的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与督促检查,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快推进《节约能源条例》、《企业技术进步条例》、《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的修订与制定。
(五)加强行业管理。制定并实施《行业协会管理办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行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交由行业协会负责,充分发挥工业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现有行业协会进行调整重组,鼓励企业在自愿基础上组建一批行业协会。建立完善行业协会有偿服务制度。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行业自律,积极协助政府搞好行业管理,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各地和省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本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省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配套措施和具体考核办法,认真组织落实。
附件:1.主要目标年度计划安排
2.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的关键产业链和发展重点
3.高科技产业发展841攀登计划
4.超百亿元企业培育发展计划
5.中国名牌产品培育计划
6.中国驰名商标培育计划
7.商标国内、国际注册计划
二○○九年四月三十日
附件1:
主要目标年度计划安排
| 指 标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指标值
| 全国
位次
| 指标值
| 全国
位次
| 指标值
| 全国
位次
| 指标值
| 全国
位次
| 指标值
| 全国
位次
|
高
端
化
指
标
| 全社会研发投入(亿元)
| 540
| 2
| 620
| 2
| 740
| 2
| 900
| 2
| 1100
| 2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
| 1.8
|
| 1.9
|
| 2
|
| 2.1
|
| 2.2
|
|
专利申请量(万件)
| 10.5
| 1
| 12.3
| 1
| 14.5
| 1
| 17
| 1
| 20
| 1
|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万件)
| 1.99
| 3
| 2.3
| 3
| 2.7
| 2
| 3.18
| 2
| 3.7
| 2
|
企业专利申请量(万件)
| 5.8
| 1
| 7
| 1
| 8.1
| 1
| 9.4
| 1
| 11
| 1
|
专利授权量(万件)
| 3.75
| 3
| 4.4
| 3
| 5.2
| 2
| 6
| 2
| 7
| 2
|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万件)
| 0.26
| 4
| 0.3
| 4
| 0.36
| 3
| 0.43
| 3
| 0.5
| 3
|
企业专利授权量(万件)
| 2.3
| 3
| 2.8
| 3
| 3.5
| 3
| 4.1
| 2
| 4.9
| 2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高端制造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比重(%)
| 46
|
| 48
|
| 50
|
| 52
|
| 54
|
|
规
模
化
指
标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万亿元)
| 1.48
| 3
| 1.7
| 2
| 1.9
| 2
| 2.1
| 2
| 2.4
| 2
|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万亿元)
| 6.3
| 2
| 7.3
| 2
| 8.5
| 2
| 10
| 2
| 12
| 2
|
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销售收入比重(%)
| 24.6
|
| 26
|
| 27
|
| 28.5
|
| 30
|
|
超百亿元企业数(家)
| 90
| 2
| 100
| 2
| 120
| 2
| 145
| 2
| 170
| 2
|
品
牌
化
指
标
| 中国名牌产品数(个)
| 238
| 4
| 340
| 3
| 400
| 3
| 450
| 2
| 500
| 2
|
江苏名牌产品数(个)
| 1650
|
| 1750
|
| 1850
|
| 1950
|
| 2000
|
|
中国驰名商标数(个)
| 104
| 3
| 128
| 3
| 152
| 3
| 176
| 3
| 200
| 2
|
江苏省著名商标数(个)
| 1750
|
| 1900
|
| 2100
|
| 2300
|
| 2500
|
|
省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可
持
续
发
展
指
标
| 万元GDP能耗下降率(%)
| 4.4
|
| 4.6
|
| 4.6
|
|
|
|
|
|
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率(%)
| 4.1
|
| 3.6
|
| 3.6
|
|
|
|
|
|
COD排放量削减率(%)
| 3.3
|
| 3
|
| 3
|
|
|
|
|
|
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
| 213
|
| 218
|
| 225
|
| 230
|
| 2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