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1988年议定书》附件B修正案


  (1) 为了计算干舷,船舶应分为“A”型和“B”型。
  ‘A’型船舶
  (2) “A”型船舶指:
  (a) 专为载运散装液体货物而设计的船舶;
  (b) 其露天甲板具有高度完整性,仅设有通向货舱的小出入口,并以钢质或等效材料的水密填料盖封闭;和
  (c) 载货时,货舱具有低渗透率。
  (3) 船长超过150 m、核定的干舷小于“B”型船舶的“A”型船舶,当按第(11)款的要求装载时,如按第(12)款规定的破损假定而引起任一舱或敬舱进水,且假定其渗透率为0.95,应能不沉,并仍可按第(13)款规定的合格平衡状态保持漂浮。这类船舶的机器处所应作为浸水舱处理,但渗透率取0.85。
  (4) 对“A”型船舶所核定的干舷,应不小于根据表28.1所得的干舷。
  ‘B’型船舶
  (5) 凡未列入第(2)和(3)款关于‘A’型船舶规定的所有船舶应认为是‘B’型船舶。
  (6) 在位置1设有经主管机关批准符合第15条(第6款除外)要求的舱盖或符合第16(6)条规定的紧固装置的舱口盖的‘B’型船舶,应根据表28.2所列数值核定干舷,并按表27.1所列数值增加干舷。
  (7) 在位置1的舱口设有符合第16(2)至(5)条要求的舱口盖的“B”型船舶,除第(8)至(13)款所规定者外,应按表28.2核定干舷。
  (8) 船长超过100 m的任何“B”型船舶可核定较第(7)款要求为小的干舷,但就所允许的干舷减小量而言,主管机关要对以下方面感到满意:
  (a) 对船员所设的保护措施是足够的;
  (b) 排水装置是足够的;
  (c) 在位置1和位置2的舱口盖符合第16(t)至16(5)条及第16(7)条的规定,且有足够的强度,特别注意其密封装置和紧固装置;和
  (d) 当船舶按第(11)款的要求装载时,如按第(12)款规定的破损假定而引起任一舱或数舱浸水,且假定其渗透率为0.95,应能不沉,并仍可按第(13)款规定的合格平衡状态保持漂浮。如这类船舶长度超过150 m,则机器处所应作为浸水舱处理,但渗透率取0.85。
  (9) 在计算符合第(8)、(11)、(12)和(13)款要求的“B”型船舶干舷时,取自表28.2的干舷值的减小值应不大于对某一相应船长在表28.1和28.2所列数值之差的60%。
  (10) (a) 按第(9)款允许对表列干舷减小的值可以增大到表28.1和28.2所列数值间的总差值,其条件是该船应符合:
  (i) 第26条的要求(第(5)款除外),就像该船是“A”型船舶一样;
  (ii) 第(8)、(11)和(13)款的要求;和
  (iii) 第(12)款的要求,且假定在船的全长范围内,任一横舱壁假定受损,从而使两个前后相邻的舱室同时浸水,但此项假定破损不适用于机器处所的限界舱壁。
  (b) 这类船舶长度如超过150 m,则机器处所应作为浸水舱处理,但渗透率取0.85。

表27.1 舱口盖符合第15(第6款除外))条规定的“B”型船舶按表列干舷增加的干舷值



  ━━━━━━━━━━━━━━━━━━━━━━━━━━━━━━━━
  船长  增加干舷值  船长  增加干舷值  船长  增加干舷值
  (m) (mm)    (m)  (mm)    (m)  (mm)
  ━━━━━━━━━━━━━━━━━━━━━━━━━━━━━━━━
  ≤108  50     139    175     170   290
  109   52     140    181     171   292
  110   55     141    186     172   294
  111   57     142    191     173   297
  112   59     143    196     174   299
  113   62     144    201     175   301
  114   64     145    206     176   304
  115   68     146    210     177   306
  116   70     147    215     178   308
  117   73     148    219     179   311
  118   76     149    224     180   313
  119   80     150    228     181   315
  120   84     151    232     182   318
  121   87     152    236     183   320
  122   91     153    240     184   322
  123   95     154    244     185   325
  124   99     155    247     186   327
  125   103     156    251     187   329
  126   108     157    254     188   332
  127   112     158    258     189   334
  128   116     159    261     190   336
  129   121     160    264     191   339
  130   126     161    267     192   341
  131   131     162    270     193   343
  132   136     163    273     194   346
  133   142     164    275     195   348
  134   147     165    278     196   350
  135   153     166    280     197   353
  136   159     167    283     198   355
  137   164     168    285     199   357
  138   170     169    287     200   358
  ━━━━━━━━━━━━━━━━━━━━━━━━━━━━━━━

  船长为中间值时,干舷按线性插值。
  长度超过200 m的船的干舷由主管机关处理。
  初始装载状态
  (11) 浸水前的初始装载状态应按下列确定:
  (a) 船舶装载至夏季载重水线,并假定处于无纵倾状态。
  (b) 计算重心高度时,适用下列原则:
  (i) 装载的是匀质货物;
  (ii) 除下列(iii)述及者外,所有货舱,包括拟作为部分装载的货舱应认为是满载的,如果装的是液货,则每一货舱应作为装满至98%;
  (iii) 如船舶拟在夏季载重水线营运时具有空舱,若按此种状况算得的重心高度不小于按(ii)所算得者,则这种空舱应认为是空的;
   (iv) 装载消耗液体及消耗物料的所有舱柜和处所.应考虑其中个别舱的装载量为其总容量的50%。对每一科液体应假定至少有一对横向舱柜或一个中心线上舱柜具有最大自由液面,而需考虑的一个舱柜或舱组的自由液面影响应为最大者;每一舱柜装载物的重心应取舱柜的形心。余下的舱柜应假定其为完全空舱或完全装满,而各种消耗液体在这些舱柜内的分布,应使重心在龙骨以上获得最大可能的高度;
  (v) 除(iv)所规定的装载消耗液体的舱柜外,在(ii)规定的每一载有液体的舱柜均应考虑横倾角不大于5°时的最大自由液面影响。作为变通,如计算方法为主管机关所接受,亦可果用实际自由液面影响。
  (vi) 计算重量须根据下列比重值:
  海水  1.025
  淡水  1.000
  燃油  0.950
  柴油  0.900
  滑油  0.900
  破损假定
  (12)
 关于破损假定的特征,适用下列原则:
  (a) 在一切情况下,垂向破损范围假定自基线向上无限制。
  (b) 横向破损范围等于B/5或11.5 m,取小值,在夏季载重水线水平面上自船侧向船内垂直于中心线量计。
  (c) 如果较(a)和(b)所规定范围为小的破损反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则应假定此种较小的破损范围。
  (d) 除在第(10)(a)款中另有要求外,若舱室的内部纵舱壁不位于假定破损横向范围内,则浸水应限制在相邻横舱壁间的某一单个舱室内。边舱的横向限界舱壁未延伸至船的全宽,但延伸超出(b)规定的假定破损横向范围,则应假定未受破损。
  如横舱壁的台阶或凹折长度不超过3 m,位于(b)定义的假定破损横向范围内,这一横舱壁可认为是完整的,其相邻舱室可认为是单个舱浸水。然而,在假定破损横向范围内,横舱壁有长度超过3m的台阶或凹折,则与该舱壁相邻的两个舱室应认为同时浸水。尾尖舱舱壁和舱顶所形成的台阶就本条而言不应认作是台阶。
  (e) 如主横舱壁位于假定破损横向范围内,并在双层底舱或边舱形成长度超过3 m的台阶,则与主横舱壁台阶相邻的双层底柜或边舱应认为同时浸水。如这一边舱有通向一个或数个货舱的开口(如谷物添注孔),则此一个或数个货舱亦应认为同时浸水。同样。在设计为载运液体货物的船上,如边舱有通向相邻舱室的开口,则这些相邻舱室应考虑作为空舱同时进水。即使这些开口设有关闭装置,此项规定仍然适用,但如舱柜间的舱壁上设有闸门阀,且该阀是在甲板上操纵的,则可例外。除顶边舱上的开口使顶边舱与货舱相通的情况外,螺栓间距紧密的人孔盖,认为等效于未穿孔的舱壁。
  (f) 如设想任何前后相邻的两个舱室浸水,为了考虑舱壁的有效性,主横水密舱壁
          1
   的间距应至少为——L(上标2/3)14.5 m,取其小者。如横舱壁间距小于上述,为获得舱壁间的最小间距,则一个或数个舱壁应假定为不存在。
          3
  平衡状态
  (13)
 浸水后的平衡状态如满足下列要求则认为合格:
  (a) 经考虑了下沉、横倾及纵倾,船舶浸水后的最终水线应位于可能通过其发生继续向下浸水的任何开口下缘的下方。这些开口应包括空气管、通风筒(即使符合第19(4)条)以及用风雨密门(即使符合第12条)或风雨密舱盖(即使符合第16(1)至(5)条)关闭的开口,但可不包括用人孔盖和平舱盖(符合第18条)以及第27(2)条所述形式的货舱盖、遥控的滑移式水密门和永闭式舷窗(符合第23条)封闭的开口。但分隔主机器处所和舵机舱的水密门可为铰链速闭式门,且在海上不使用时保持关闭,同时,门的下门槛在夏季载重水线以上。
  (b) 如果管子、管道或隧道位于第(12)(b)款定义的假定破损范围以内,则应采取措施使继续浸水不能由此漫至每一破损情况计算中假定浸水舱以外的各舱室。
  (c) 由于不对称浸水而引起的横倾角不超过15°。如甲板没有任何部分被淹没,则可允许横倾角至17°。
  (d) 在浸水状态下的初稳性高度应为正值。
  (e) 在一特定破损情况中,当假定浸水舱之外的甲板任何部分被淹没时,或在任何情况下,对浸水状态的临界稳性有怀疑时,应对剩余稳性加以研究。如果复原力臂曲线超过平衡位置的最小稳距有20°,且在此稳距内的最大复原力臂至少为0.1 m,则剩余稳性可认为是足够的。在此稳距内的复原力臂曲线下的面积应不小于0.017 5m·rad。主管机关应考虑到受保护的或不受保护的开口在剩余稳性范围内可能暂时被淹没而产生的潜在危险。
  (f) 浸水中间阶段的稳性应使主管机关满意。
  无推进装置的船舶
  (14) 港驳、运输驳船或其他非机动船舶应按本规则的各项规定核定干舷。符合第(2)和(3)款要求的驳船可以核定“A”型船舶干舷:
  (a) 主管机关应特别考虑露天甲板上载货驳船的稳性。只准在核定一般“B”型船舶干舷的驳船上载运甲板货物。
  (b) 但对无人照管的驳船,第25、26(3)、26(4)条和第39条的要求不适用。
  (c) 此类无人照管的驳船,如在其=F舷甲板上仅设有用钢质或等效材料制成的水密填料盖封闭的小型出入开口时,则可核定较各条计算所得小于25%的干舷。

第28条 干舷表

  ‘A’型船舶
  (1) ‘A’型船舶的表列干舷应按表28.1决定:

表28.1 ‘A’型船舶的干舷表



  ━━━━━━━━━━━━━━━━━━━━━━━━━━━
  船长  干舷  船长  干舷  船长  干舷
  (m) (mm)  (m) (mm) (m)  (mm)
  ━━━━━━━━━━━━━━━━━━━━━━━━━━━
  24   200   58  544   92   1 014
  25   208   59  559   93   1 029
  26   217   60  573   94   1 044
  27   225   61  587   95   1 059
  28   233   62  600   96   1 074
  29   242   63  613   97   1 089
  30   250   64  626   98   1 105
  31   258   65  639   99   1 120
  32   267   66  653   100  1 135
  33   275   67  666   101  1 151
  34   283   68  680   102  1 166
  35   292   69  693   103  1 181
  36   300   70  706   104  1 196
  37   308   71  720   105  1 212
  38   316   72  733   106  1 228
  39   325   73  746   107  1 244
  40   334   74  760   108  1 260
  41   344   75  773   109  1 276
  42   354   76  786   110  1 293
  43   364   77  800   111  1 309
  44   374   78  814   112  1 326
  45   385   79  828   113  1 342
  46   396   80  841   114  1 359
  47   408   81  855   115  1 376
  48   420   82  869   116  1 392
  49   432   83  883   117  1 409
  50   443   84  897   118  1 426
  51   455   85  911   119  1 442
  52   467   86  926   120  1 459
  53   478   87  940   121  1 476
  54   490   88  955   122  1 494
  55   503   89  969   123  1 51l
  56   516   90  984   124  1 528
  57   530   91  999   125  1 546
  ━━━━━━━━━━━━━━━━━━━━━━━━━━━

续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