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1988年议定书和经1988年议定书修正的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附英文)

             7.5(100-L)(0.35--) mm
                             L
  式中:L--船长,m;
     E--第35条规定的上层建筑有效长度,m。
  第30条 方形系数修正
  如方形系数(Cb )超过0.68,第28条规定的表列干舷,如适用时,则经第27条(8)、(10) 
              Cb+0.68
和第29条修正后应乘以系数---------。
               1.36

  第31条 计算型深修正
          L
  (1)如D超过---,则干舷应增加:
          15
                L
             (D---)R mm
                15

                      L
  式中:R--对船长小于120m的船舶为----,对船长为120m和1
                     0.48
20m以上的船舶为250。
          L
  (2)如D小于---,干舷不应减少,但当船中部具有长度至少为0.6L
          15
的封闭上层建筑,或具有全通的凸形甲板,或具有延伸全船的分立封闭上层建筑与凸形甲板的组合体时,其干舷应按本条(1)所述的规定值减少。
  (3)如上层建筑或凸形甲板的高度小于标准高度,则干舷的减小值应乘以实际高度与第33条规定的标准高度的比值。
  第32条 甲板线位置修正
  如量至甲板线上边缘的实际计算型深,大于或小于D时,则两者的差数,应加于干舷或从干舷中减去。
  第33条 上层建筑标准高度
  上层建筑标准高度应按下表确定:
   标准高度,m

------------------------------------
| L (船  长) |           |           |
|          | 后 升 高 甲 板 |其 他 上 层 建 筑|
|   (m)    |           |           |
|----------|-----------|-----------|
| 30或30以下  |   0.90    |   1.80    |
|    75    |   1.20    |   1.80    |
|   125    |   1.80    |   2.30    |
------------------------------------

  船长为中间值时,其标准高度应按线性内插法求得。
  第34条 上层建筑长度
  (1)除本条(2)规定以外,上层建筑长度(S)应为处于船长(L)以内的上层建筑平均长度。
  (2)如封闭上层建筑的端壁在其与上层建筑两侧交点外向外凸出呈平顺圆弧线,则上层建筑的长度可在其相当的平面端壁基础上予以增加。此增加量应为其前后曲度大小的三分之二。在决定此增加量时,可以计入的最大曲度是在上层建筑圆弧端壁与其侧壁交点至上层建筑半宽处。
  第35条 上层建筑的有效长度
  (1)除本条(2)规定外,标准高度的封闭上层建筑的长度即为其有效长度。
  (2)在所有情况下,如标准高度的封闭上层建筑是如第3条(10)所许可的那样从船舷内缩,则其有效长度应为按b/Bs 比例修正的长度,其中:b是上层建筑长度中点处的船宽;Bs 是在上层建筑长度中点处的船宽。
  如上层建筑在其部分长度中内缩,则此修正应仅适用于内缩部分。
  (3)如封闭上层建筑的高度小于标准高度,则其有效长度应按实际高度与标准高度之比例减小。如高度超过标准,上层建筑有效长度不予增加。
  (4)后升高甲板的有效长度,如它设有完整的前端壁时,应为后升高甲板的长度,最长可达到0.6L。如前端壁不是完整的,则此后升高甲板应视为小于标准高度的尾楼。
  (5)非封闭上层建筑无有效长度。
  第36条 凸形甲板
  (1)不伸到船舷两边的凸形甲板或类似建筑,如符合下列条件,可认为是有效的:
  (a)凸形甲板至少和上层建筑一样坚固;
  (b)舱口应在凸形甲板甲板上,舱口围板和舱盖符合第13条至第16条的要求,并且凸形甲板甲板边板的宽度可设适当的走道和具有足够的侧向加强。但是,在干舷甲板上,允许有带水密盖的小出入开口;
  (c)凸形甲板上甲板或以坚固的固定步桥与其他上层建筑相连接的分立凸形甲板,须形成前后纵通的设有栏杆的固定工作平台;
  (d)通风筒是由凸形甲板、水密盖或其他相当装置防护;
  (e)在干舷甲板露天部分的凸形甲板区域内,至少应在其长度一半的范围内装设栅栏;
  (f)机舱棚须有凸形甲板,至少达到标准高度的上层建筑,或有同样高度和同等强度的甲板室防护;
  (g)凸形甲板的宽度至少为船舶宽度的60%;
  (h)如果没有上层建筑,凸形甲板的长度至少为0.6L。
  (2)有效凸形甲板的有效长度,是将其全部长度按其平均宽度与船宽的比例来折减而得。
  (3)凸形甲板的标准高度,是上层建筑的标准高度,而不是后升高甲板高度。
  (4)如凸形甲板高度小于标准高度,其有效长度应按实际高度与标准高度的比例减少。如凸形甲板甲板上的舱口围板高度,小于根据第15条(1)所要求的高度,则应从凸形甲板的实际高度中减去相当于实际的舱口围板高度和要求的舱口围板高度的差数。
  第37条 对上层建筑和凸形甲板的干舷减除
  (1)如上层建筑和凸形甲板有效长度为1.0L,则干舷减除量应为:对船长24m者350mm,船长85m者860mm和船长122m及122m以上者1070mm;船长为中间值时,其减除量应按线性内插法求得。
  (2)如上层建筑和凸形甲板的总有效长度小于1.0L,由减除的百分数应按下列各表之一取得:
   “A”型船舶的减除百分数

---------------------------------------
|     |      上层建筑和凸形甲板的总有效长度          |
|     |-------------------------------|
|     |0 |0.1L|0.2L|0.3L|0.4L|0.5L|0.6L|0.7L|0.8L|0.9L|1.0L|
|-----|-|--|--|--|--|--|--|--|--|--|--|
| 各种上层 | |  |  |  |  |  |  |  |  |  |  |
| 建筑的减 |0 | 7 | 14 | 21 | 31 | 41 | 52 | 63 |75.5|87.7|100 |
| 除百分数 | |  |  |  |  |  |  |  |  |  |  |
---------------------------------------

  上层建筑和凸形甲板长度为中间值时,其百分数应按线性内插法求得。
  “B”型船舶的减除百分数

---------------------------------------
|   |      上层建筑和凸形甲板的总有效长度            |
|   |---------------------------------|
|   |项|0 |0.1L|0.2L|0.3L|0.4L|0.5L|0.6L|0.7L|0.8L|0.9L|1.0L|
|   |目| |  |  |  |  |  |  |  |  |  |  |
|---|-|-|--|--|--|--|--|--|--|--|--|--|
|有着楼| | |  |  |  |  |  |  |  |  |  |  |
|但无分|Ⅰ|0 | 5 | 10 | 15 |23.5| 32 | 46 | 63 |75.3|87.7|100 |
|立桥楼| | |  |  |  |  |  |  |  |  |  |  |
|的船舶| | |  |  |  |  |  |  |  |  |  |  |
|---|-|-|--|--|--|--|--|--|--|--|--|--|
|有首楼| | |  |  |  |  |  |  |  |  |  |  |
|并有分|Ⅱ|0 | 6.3|12.7| 19 |27.5| 36 | 46 | 63 |75.3|87.7|100 |
|立桥楼| | |  |  |  |  |  |  |  |  |  |  |
|的船舶| | |  |  |  |  |  |  |  |  |  |  |
---------------------------------------

  上层建筑和凸形甲板长度为中间值时,其百分数应按线性内插法求得。
  (3)“B”型船舶:
  (a)如桥楼有效长度小于0.2L,减除百分数应在Ⅰ和Ⅱ之间按线性内插法求得。
  (b)如首楼有效长度大于0.4L,减除百分数应取自Ⅱ。
  (c)如首楼有效长度小于0.07L,上述百分数应减去:

                (0.07L-f)
              5×---------
                  0.07L

  式中:f--首楼有效长度。
  第38条 舷弧
  通则
  (1)舷弧应自甲板边线量至通过船长中点舷弧线所绘的与龙骨平行的线。
  (2)设计成倾斜龙骨的船舶,舷弧应量至与设计载重水线平行的线。
  (3)平甲板船和有分立上层建筑的船舶,舷弧量自干舷甲板。
  (4)对舷侧上部为非正常型的船舶,如舷侧上部为阶梯形或有中断时,舷弧应按船长中点处相当型深来考虑。
  (5)船舶设有标准高度的上层建筑,而且其上层建筑贯通干舷甲板的全长时,舷弧应量自上层建筑甲板。如上层建筑的高度超过标准高度,则在每一端坐标上应加上实际高度与标
   1 1准高度之最小差数(Z)。同样,在离首垂线和尾垂线-L和-L处的各中间坐标上,应分别增
   6 3加0.444Z和0.111Z。
  (6)如封闭上层建筑甲板和露天干舷甲板有至少同样的舷弧时,则干舷甲板上封闭部分的舷弧不予计算。
  (7)如封闭尾楼和首楼的高度为标准高度,并具有比干舷甲板舷弧为大的舷弧,或者其高度大于标准高度,则干舷甲板的舷弧应按本条(12)规定增加。
  标准舷弧的剖面
  (8)标准舷弧剖面的纵坐标值按下表确定:
   标准舷弧剖面(L,m)

------------------------------------
|    |   位  置  |    纵坐标值 (mm) |系  数|
|----|---------|--------------|----|
|    |         |     L        |    |
|    |  尾垂线    |  25(-+10)    | 1  |
|    |         |     3        |    |
|    |      1  |       L      |    |
|    |  离尾垂线-L |  11.1(-+10)  | 3  |
|船后半部|      6  |       3      |    |
|    |      1  |      1       |    |
|    |  离尾垂线-L |  2.8(-+10)   | 3  |
|    |      3  |      3       |    |
|    |         |              |    |
|    |  船中央    |    0         | 1  |
|----|---------|--------------|----|
|    |  船中央    |    0         | 1  |
|    |         |              |    |
|    |      1  |      L       |    |
|    |  离首垂线-L |  5.6(-+10)   | 3  |
|船前半部|      3  |      3       |    |
|    |      1  |       L      |    |
|    |  离首垂线-L |  22.2(-+10)  | 3  |
|    |      6  |       3      |    |
|    |         |     L        |    |
|    |  首垂线    |  50(-+10)    | 1  |
|    |         |     3        |    |
------------------------------------

  与标准舷弧剖面有差异时的计算
  (9)如舷弧剖面不同于标准剖面,应将每一舷弧剖面在船前半部或后半部的四个纵坐标值乘以纵坐标值表中所给定的相应系数。将上述前半部和后半部的舷弧,各自乘积之和与标准舷弧相应的各自乘积之和的差数除以8,即算得前半部或后半部舷弧的不足或多余数。前半部和后半部舷弧的不足或多余数之算术平均数,即为测定舷弧之不足或多余数。
  (10)如后半部舷弧剖面大于标准,而其前半部舷弧剖面小于标准,则多余部分应不计,而只计其不足部分。
  (11)如前半部舷弧剖面超过标准,而后半部舷弧剖面不小于标准的75%,对多余部分应计取;如后半部分小于标准的50%,则对前半部多余不予计取。如后半部舷弧处于标准的50%和75%之间,则对前半部多余的舷弧可按比例求得。
  (12)对尾楼或首楼给予计算舷弧时,应按下式:
                Y L′
              S=-·--
                3 L
  式中:S--计取的舷弧,可自不足舷弧中减去或加到多余舷弧中;
   Y--在首或尾垂线处上层建筑的实际高度与标准高度之差;
   L′--尾楼或首楼封闭部分的平均长度,最大达0.5L;
   L--本附则第3条(1)所规定的船长。
  上述公式是形状为抛物线的一条曲线,它与实际舷弧曲线在干舷甲板处相切,并与末端纵坐标在上层建筑甲板以下某一点相交,此点在上层建筑甲板之下的距离等于上层建筑甲板的标准高度。在该曲线任何一点以上的上层建筑甲板的高度均不得小于上层建筑的标准高度。该曲线应在决定前半部和后半部舷弧剖面时使用。
  与标准舷弧剖面有差异时的修正
  (13)舷弧的修正应以舷弧的不足数或多余数(见本条第(9)至(11)),乘以
                 S
            0.75---
                 2L
  式中:S--封闭上层建筑的总长。
  舷弧不足,增加干舷
  (14)如舷弧小于标准,对舷弧不足的修正数(见本条(13)),应加进干舷。
  舷弧多余,减少干舷
  (15)如船舶的封闭上层建筑位于船中前后各0.1L处,则根据本条(13)的规定所计算的多余舷弧修正数,应从干舷中减去;如船中没有封闭上层建筑,则不应从干舷中减去;如上层建筑处于船中央前后不及0.1L,从干舷中的减除值,应按内插法求得。对多余舷弧的最大减除值,应是船长每100m为125mm。
  第39条 最小船首高度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