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二)存在问题
  玉米加工业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深加工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玉米深加工产能扩张过快,增长幅度超过玉米产量增长水平。“十五”期间,我国玉米深加工转化消耗玉米数
  量累计增长94%,年均增长14%;而同期玉米产量仅增长了31%,年均增长率仅为4.2%,远低于工业加工产能扩张的速度。部分主产区玉米深加工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一些产区已经出现加工能力过快扩张、原料紧张的倾向。
  二是企业多为粗放型加工,初级产品多,产品结构不合理,部分小型企业加工转化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
  三是部分企业不搞循环经济,污染比较严重。目前,全国年产3万吨或以下的小型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占20%左右,很多企业工艺技术水平不高,又不搞循环经济、环保工程,成为新的污染源。
  四是专用玉米生产基地不足,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玉米种植标准化水平低,影响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效益。
  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玉米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但是,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粮食产需紧平衡的态势不会改变。如果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不考虑国内的资源情况而盲目扩张,将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一是可能会打破国内玉米供求格局,东北地区调出玉米量将大大减少,使南方主销区的饲料原料从依靠国内供给转为依靠进口,增加国家食物安全风险;二是玉米是最主要的饲料原料,玉米深加工业过度发展会挤占饲料玉米的供应总量,进而影响到肉禽蛋奶等人民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应;三
  是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加工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不仅影响玉米深加工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会造成玉米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四是玉米价格上涨将改变与稻谷、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的正常比价,继而影响粮食种植结构的合理化;五是引发国际粮价的波动。如果中国开始大量进口玉米,将改变全球玉米供求格局,国际玉米价格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三)面临的形势
  1、国内玉米产量增长缓慢,原料问题将成为玉米加工业发展的瓶颈
  “十一五”期间我国粮食消费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而受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粮食生产持续保持较大幅度增产的可能性不大,粮食供求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从玉米的产需形势看,预计到2010年国内玉米产量为1.5亿吨左右,比2006年增长3.5%;国内玉米需求将超过1.5亿吨,较2006年增长14.3%,产需关系将处于紧平衡的态势。
  2、国际市场供需将持续偏紧,依靠进口补足国内缺口的难度较大
  2006年全球玉米产量约为6.9亿吨,预计2010年将增长到8.2亿吨;消费量约7.2亿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8亿吨左右,在多数年份中玉米产量低于消费量。产销矛盾反映到库存上,将使全球库存持续处于较低水平。2006年全球玉米库存为9300万吨,为过去20年来的最低水平;预计2010年全球玉米库存为9471万吨,仍将是历史较低水平。从玉
  米贸易看,2006年全球玉米贸易量为7891万吨,预计2010年将增至8390万吨,趋势上虽然增长,但数量很小。预计未来3年全球玉米供求将处于紧平衡的格局,全球玉米贸易增长有限,低库存将成为一种常态,我国难以依靠国际市场解决国内深加工原料不足问题。
  3、深加工业与饲料养殖业争粮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根据当前国内肉蛋奶的消费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养殖业对饲用玉米的需求量将达到1.01亿吨,“十一五”期间预计年均增长4.7%。我国的养殖结构为猪肉占55%,肉禽和蛋禽占38%,反刍类和水产类占7%,因此未来养殖业对饲料的需求增长主要体现在生猪和禽类上。提供均衡营养的饲料一般由60%的能量原料和25%的蛋白类原料构成,玉米是最好的能量原料。从饲料投喂方式看,猪肉和肉禽、蛋禽饲料生产中要添加60%的玉米,才能最佳发挥饲料效力。玉米深加工中的副产品玉米蛋白粉(DDGS)是一种蛋白类原料,它与玉米不具有替代性。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