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标准规范研究
中医药标准体系的构架。建立国际社会能够认可的医疗、教学、科研、产业、市场准入等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重点开展建立中医药基础标准与技术标准的内容、方法、要求和规范研究,中医药名词术语及译释规范化、中医药计量(化)等研究,制定中医药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等。
中医技术标准研究。以突出辨证论治特色的中医药临床诊疗技术标准规范研究为重点,研究建立中医疾病和证候分类标准、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中医诊疗技术操作标准、诊疗仪器研制标准等。
中药技术标准研究。以提高中药产品和产业技术水平为目标,按照中药多组分、非线性、多元化、多环节发挥效应的特点,研究建立中药材种质、品种、质量、种植、采集、加工、饮片炮制等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中药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标准、中成药生产工艺与装备标准、质量控制标准、中药标准品(对照品)库等。
4、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研究方法学。根据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复方用药等认识论和方法论特色,集成生物医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等研究方法,建立面向未来医学、与中医药理论构筑和临床诊疗特色相适应的方法学体系,丰富和发展生命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重点开展辨证论治个体化干预过程的临床信息采集与复杂数据分析方法、中医药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中药复杂成分及与人体的相互作用、中医药继承与技术创新等现代方法学研究。
建立中医药创新发展平台。根据认识中医药科学内涵以及探索未来医学发展模式的需要,针对人体具有整体、动态、开放和非线性等复杂系统的特点,整合资源,结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研究建立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及其运行机制,通过重点研究室(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中医药基础数据库建设、研究型临床医疗机构的建设,促进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需求的创新体系的建立,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和人才成才规律的研究,培养传承型和创新型人才;加速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造就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把握中医药发展规律、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具有战略思维和组织才干的学科带头人;加强中医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所急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扶持多学科结合的创新团队。
(七)公共安全
“十一五”期间,紧紧围绕国家公共安全的总体战略需求,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探索公共安全科技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措施问题;加速突破公共安全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成果,力争在世界公共安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若干方面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1、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
紧密围绕和服务于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实施,突破公共安全监测监控、预测预警、指挥决策与处置等核心技术,建立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先进可靠、反应灵敏、实用高效的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技术平台,为构建国家一体化、准确、快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公共安全应急平台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发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预测预警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应急平台与专业部门及区域性地方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技术方案,开展典型行业和地方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示范。研制公共安全应急移动决策指挥技术平台和应急救援关键技术与装备。
2、科技强警
根据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反恐防恐等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需求,以提高我国执法部门的综合作战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最终目标,瞄准和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水平,重点研究实用高效的情报信息、监控预警、决策指挥、快速反应、控制处置等科学理论与保障技术;建立社会治安动态防范评估体系和禁毒工作评估体系;建立法庭科学规范化应用的关键控制技术体系、应用评价体系和程序规范,完善人体个体识别的技术指标体系;研究先进适用技术侦查技术和装备,开发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特种警用装备;建立毒品犯罪相关数据库,完善吸毒人员生物样本毒品检测标准方法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依托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开展综合示范,提高维护社会安全的技术支撑能力。
3、食品安全
重点加强风险评估技术、检测技术以及溯源技术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示范。重点开展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估技术、食品污染物暴露评估技术研究,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病原微生物、农兽药残留、化学污染物(含生物毒素)、新资源食品等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培育风险评估研究基地;重点开发食品危害物多残留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研究建立食源性微生物基因分型识别、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研制相关检测试剂及重要标准物质;开展食品中有害残留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研发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高通量检测技术产品,探索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重点开展食物中毒诊断与处理技术、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分子分型技术、食品危害物溯源与食品溯源技术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预警技术研究,建立国家食品安全溯源及预警监控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我国重要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并制定相关标准与技术措施。
4、生产安全
以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目标,以煤矿、非煤矿山、石化及危险化学品、建筑等行业和城市生命线为重点,研究矿山瓦斯灾害、矿井火灾、矿井突水灾害、矿井动力灾害的预测、预警、预防和综合治理技术;开发矿山安全综合监测监控技术与装备;研究重大工业危险源识别、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生产过程中火灾、爆炸和危险化学品泄漏防控技术;研究生命线工程和大型特种装备的监测监控、失效分析与事故防范技术;研究开发重大事故灾害的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人员定位与搜救技术和个人安全防护装备;开发灾害事故智能诊断和仿真模拟技术、重大事故调查分析技术与装备。
5、生物安全
重点加强重大/新发传染性病原体潜在危险入侵生物的快速检测、风险分析和预防控制技术,重要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技术,生物恐怖因子、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预警、检测与预防控制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物安全相关伦理等8个方面研究。建立重大/新发传染性病原体危害评价系统,为预测潜在的危害程度和污染控制评价提供技术方法,实现重大/新发传染性病原体快速检测、预防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发展潜在危险入侵生物定量风险分析和控制技术,在外来有害生物安全科学理论、方法学、以及预测、预防、预警与应急管理等关键技术及其集成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构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有害生物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提出一批用于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标准;建立转基因生物对生态和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估理论、方法、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和标准,为国家实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促进转基因生物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形成和研制一批生物恐怖因子的检测、危害评价、预警和预防控制技术体系和装备,建立生物危害防御系统;研制一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建立不同级别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价标准体系,逐步建立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监控和标准体系,保障实验室安全;建立健全我国濒危物种种质资源信息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6、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