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社会发展科技工作要点(2006-2010年)》的通知

  (八)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研究开发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和系统设计技术,城镇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与建设、一体化配置与共享技术,城镇区域规划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互动模拟预测和动态监测技术;研究开发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建设、施工技术和标准,建筑安全技术与标准,城市发展和空间形态变化模拟预测技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开发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技术,建筑节能优化设计集成技术、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技术、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系列化、成套化建筑节能系统设备,建筑节能标准;研究开发先进建筑装备、建筑集约技术、精细化建造技术、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开发降低矿产资源消耗、节能、减轻环境负荷、健康的建筑材料和产品以及相关标准;研究开发居住区环境控制和改善技术,室内物理、化学、生物、声、光污染检测、监测与治理技术和室内环境控制和改善技术;研究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技术,为我国城镇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九)生物技术
  重点加强生物技术对传染病控制和临床医学的应用研究,强化生物技术对医药、传统工业等重要产业的辐射和支撑,培育新兴的生物技术产业。
  突破基因组、蛋白质组、基因操作、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生物芯片、蛋白质工程、生物信息学和生物计算、药物分子设计、纳米生物、疾病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等若干前沿技术,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生物技术的整体竞争力。以突发和新发传染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肝病、代谢疾病、老年病与精神疾病等常见、多发的重大疾病为重点,加强生物技术与临床资源的系统集成,攻克若干重大疾病预防和诊治的关键技术,显著提高人民健康保障水平;以生物制药和工业发酵等行业为突破口,瞄准医药、工业、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强化生物技术向产业的应用辐射与渗透,支撑和引领我国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的重点迎头赶上。
  (十)海洋技术
  以深化浅海、开拓深远海为原则,重点围绕海洋油气、海水利用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深海探测与战略性资源探查、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等方面,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形成南海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技术能力,完善近海油气田高效开发技术体系,提高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技术与装备水平;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与海洋生物制品等高值化产品,促进我国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开发大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成套技术,促进海水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开发一批天然气水合物和大洋矿产资源勘查、深海海底探查和水下运载与作业等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为维护我国国际海底资源权益提供技术保障;发展一批海洋动力环境和生态环境监测核心技术与装备,建立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系统和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形成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及重点海域海洋环境动力环境监测的技术能力。
  (十一)其他社会事业
  重点围绕文物保护、文化、体育和旅游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加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在文物保护方面,重点研究脆弱易损文物本体、文物保存环境、考古发掘现场和古代木结构建筑等保护技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工艺技术,特别是青铜器、瓷器、彩绘装饰等传统工艺的抢救性保护技术。
  在文化方面,重点开展网络文化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先进的网络文化安全保障体系,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体育方面,研究增强国民体质和运动促进健康的关键技术,建立全民健康评估信息系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并在国际上领先的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和服务体系;研究竞技体育关键技术,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竞技能力。
  在旅游方面,研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评价标准,开发旅游区生态与景观环境保护技术、民俗文化传统继承与保护技术,开展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技术应用示范。
  四、重点任务
  (一)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
  1、环境监测
  水质监测。以综合水质信号观测为基础,开发新一代高性能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以遥感数据为基础,建立大尺度水质评估系统,构建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控平台;通过不同时空尺度水环境质量数据的采集与解析系统的建立,以流域污染控制模型为框架,构建流域水质安全预警体系;以风险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为理论基础,建立有效的流域水污染监控机制与技术支撑体系。
  大气污染监测。针对城市群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特征,研究污染源排放和大气中关键污染物的快速在线监测技术,构建大气复合污染监测平台,实现对大气复合污染状况、特征和污染过程的系统探测,建立污染源清单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持久性有毒物质(PTS)监测。围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内分泌干扰物(EDs),提高环境分析和监测能力,构建污染物环境监测的技术系统,提出适合中国生态环境特点的环境基准,为开展POPs类污染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估与控制。以环境对健康影响的风险控制为基础,以环境科学、流行病学和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为手段,重点研究环境与疾病流行的关系、基于环境信息监测的疾病流行预测、疾病流行预警和防控。
  环境安全性评价、预测和预警。以多源性、复合性污染为对象,建立环境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建立预测、预报和预警技术体系的理论方法。
  2、水污染的控制与治理
  城市点源污染控制。研究突破和系统集成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技术、营养元素的循环利用技术、生态工程强化净化技术,以及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等。
  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研究分散型污水处理、农业废弃物处置、养殖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小流域水体修复等核心技术,开发关键设备。
  受污染湖泊和水系的生态修复。运用生态学理念,通过流域系统源控、修复和调配,构建多层次的污控走廊和立体延伸的生态系统,促进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水生态系统的重建。
  3、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的控制。研究和开发大气复合污染区域监测、数值模拟和决策支持的关键技术,重点突破大型城市群复合污染控制中的区域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等关键和难点技术,构建城市群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框架和管理模式,并选择典型城市群区域开展成套技术综合示范。
  大气复合污染重点污染源排放控制。针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的特征,开展火电厂、机动车、重点工业行业的关键污染物(尤其是细粒子、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源排放控制技术研究,以有效消减复合污染前体物的排放。
  室内空气质量改善。针对我国室内空气中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如甲醛、挥发性有机物、可吸入颗粒物、细菌等超标),建立室内主要污染物的源解析技术,开发高效、节能的室内空气净化材料和室内空气净化技术。
  4、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与示范
  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处置。开展基于提高堆肥质量的有机垃圾生物强化堆肥技术和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研究及成套设备开发,研发大型机械炉排垃圾焚烧炉,研究生物反应器型填埋技术和准好氧填埋技术,开发填埋场垃圾快速降解和稳定化技术,开展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及技术集成研究,建立相应的技术示范工程。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