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劳动生产率
调查期内(2002-2005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劳动生产率逐年上升,分别为115.91吨/年?人、106.95吨/年?人、137.16吨/年?人、171.37吨/年?人,同比分别下降7.73%、上升28.25%、上升24.94%。
12.人均年工资
调查期内(2002-2006年),中国大陆产业就业人员人均年工资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9964.65元、19205.36元、24413.34元、27922.10元,同比分别下降3.80%、上升27.12%、上升14.37%。
13.期末库存
调查期内(2002-2006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期末库存分别为3306吨、5522吨、9763吨、11230吨、10714吨,同比分别上升67.06%、76.79%、15.03%和下降26.09%。其中,2005年上半年为14497吨,2005年下半年为11230吨,2005年下半年比2005年上半年下降了22.54%。
14.现金流量净额
调查期内(2002-2006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862万元、-103万元、12862万元、-11145万元、-17340万元。除2004年为净流入外,其他年份均为净流出。其中,2005年上半年为-4702万元,2005年下半年为-6442万元。
15.投融资能力
调查期内,尽管中国大陆产业产能扩大,但由于调查期后期亏损严重,巨额投资无法收回,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不断下降,企业投融资能力开始出现下降。
上述证据表明,2002-2005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市场需求总体增长,中国大陆产业产量和销量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和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005年下半年开始,在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却急剧下降。受其影响,中国大陆产业也被迫大幅降低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受上述因素影响,200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大陆产业销售收入下降并出现巨额亏损,现金流量状况恶化,投资收益率为负数,开工率下降,产业发展受到明显抑制。
因此,调查机关认定,中国大陆甲乙酮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
(五)被调查国家(地区)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及对中国大陆产业可能产生的进一步影响
根据国外(地区)生产者调查问卷答卷显示,被调查国家(地区)甲乙酮生产能力大,出口能力强,中国大陆是其主要出口市场。被调查国家(地区)的生产能力存在过剩的情况,且其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较小,短期无法消化剩余的产能。在被调查国家(地区)的出口量中,向中国大陆的出口量所占比重较大,呈增长趋势。因此,被调查国家(地区)存在进一步向中国大陆市场低价出口被调查产品的可能性。
六、因果关系
(一)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造成了中国大陆产业的实质损害
调查期内,虽然被调查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巨大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被调查产品的价格变化对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价格有明显影响。
2002年至2005年,被调查产品主导了中国大陆甲乙酮市场价格,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呈上升趋势,年均上升了18.43%。同期,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也呈上升趋势,年均上升了15.36%。中国大陆产业处于成长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产能、产量、销量、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就业人数以及劳动生产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利润水平也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大陆产业规模效益初步显现。
但2005年以来,被调查产品为了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占领中国大陆市场,开始采取低价倾销手段,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特别是2005年下半年以来,被调查产品价格下降明显,2005年下半年比2005年上半年下降了28.36%,2006年上半年与2005年上半年相比,下降了28.27%。
受被调查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在主要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不得不降价销售。2005年下半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比2005年上半年下降21.76%,2006年上半年与2005年上半年相比下降了21.89%。导致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盈利空间大幅缩小并在调查期末出现价格与成本倒挂,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产生了严重的价格抑制。
受价格下降影响,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大陆产业多项经济指标恶化,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呈大幅度下降趋势,销售收入的增长受到抑制并下降,税前利润大幅下降并出现巨额亏损,投资收益率不断下降并出现负值,现金流量状况恶化。
因此,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造成了中国大陆甲乙酮产业的实质损害。
(二)其他可能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实质损害的因素
调查机关对可能使中国大陆产业受到损害的其他已知因素进行了初步调查。初步证据表明:
1.需求因素。调查期内,中国大陆甲乙酮的市场需求一直处于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为中国大陆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中国大陆产业所遭受的实质损害不是由于中国大陆需求变化造成的。
2.其他国家(地区)进口产品的影响。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占中国大陆进口比例从2002年的49.24%上升到2006年上半年的60.64%,其他国家(地区)进口比例从2002年的50.77%下降到2006年上半年的39.36%。其他国家(地区)进口数量比例呈下降趋势。进口量超过3%的国家包括英国、南非、美国和巴西。2005年以来,从美国和巴西的进口量占中国大陆总进口量的比例低于3%;英国和南非进口量呈下降趋势,2005年两国合计同比下降19.5%,2006年上半年同比继续下降19.8%。调查机关对其他国家(地区)进口甲乙酮价格进行了调查。没有证据证明其他国家(地区)存在倾销行为。中国大陆产业遭受的实质损害并非是其他国家(地区)进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