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投融资、资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给予支持,扶持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5、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改善农民外出务工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民进城务工。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取消针对农民跨区域就业、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制度,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地、有条件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农民工的户籍问题。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落实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依法查处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和随意延长工时的行为。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加强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改善劳动环境。逐步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加快解决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问题,探索符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帮助农民工解决住房、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带动农民致富。
  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在搞好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等引导性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以适应新的就业岗位的需要。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五年培训农民工5000万人以上,重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6、继续做好扶贫工作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创新扶贫工作方式。逐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等专项扶贫投入,加强和完善项目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对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地区,继续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重点解决好贫困人口的吃饭、饮水和增加收入问题。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有计划地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扎实推进整村扶贫计划,集中财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及龙头企业,扩大贫困农民脱贫致富途径。高度重视农村特困户的扶贫和救济工作,对不具备基本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实行救济扶贫。对特困户子女通过寄宿教育、家庭寄养、社会托养、减免非义务教育收费等方式,改善其教育条件和成长环境。继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扶贫开发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团的传统美德。

┌──────────────────────────────────────┐
│           专栏5 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工程              │
│                                      │
│  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采取投资参股、贷款贴息等方式,建设高效种植和养殖基 │
│地,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储藏保鲜和产地批发市场的扶持能力,延长农│
│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
│  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工程→重点支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辐│
│射带动面广,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深加工骨干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深、│
│精、特、优方向发展。                            │
│  农村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工程→重点对500家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场地、交易棚 │
│厅、水电道路、卫生保洁进行升级改造,完善批发市场储藏、保险、加工分选包装、市│
│场管理、市场信息采集发布、质量安全监测等功能,建设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支│
│持农村生活日用品批发市场、农资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建设。          │
│  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工程→继续在全国选择部分重点镇,通过扶持产业开发,完善│
│基础设施,健全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引导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扶持发展小城镇经 │
│济。                                    │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鉴定、就业服务和维权服务能力│
│建设,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
│  以工代赈工程→加强贫困地区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乡村道路、草场建设、饮│
│水安全和小流域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   │
│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有计划地对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搬迁,缓│
│解迁出地人口压力,改善迁入地生产生活条件,拓展脱贫致富渠道,恢复和保护迁出地│
│生态环境。                                 │
└──────────────────────────────────────┘

  (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加强生态保护
  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逐步实现生态建设重点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交,从人工建设为主向人工建设与自然恢复并重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以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依据,加强对自然生态的监测评估和保护,对划为限制开发区域的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新疆阿尔泰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青海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新疆塔里木河荒漠生态功能区、新疆阿尔金草原荒漠生态功能区、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苏北沿海湿地生态功能区、四川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功能区和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等限制开发区域,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和破坏。对划为禁止开发区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依法全面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大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力度,防止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2、强化综合治理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总体部署,以目前生态环境脆弱、对全局生态环境影响大的地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思路,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水土保持、造林种草等相配套,切实抓好京津风沙源区、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青海湖地区、三峡库区、“三北”风沙区、北方草原区、黄土高原区、南方岩溶地区、东北黑土漫川漫岗区等重点区域和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上游、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等重点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抓紧编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尽快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治理石漠化地区。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及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3、抓好重点工程
  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按照“西治、东扩、北休、南用”的思路,优化林业生态建设布局,继续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湿地保护与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在已经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的地区,通过建设基本口粮田、发展农村能源、培育后续产业、实行生态移民、抓好禁牧舍饲等配套措施,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加快实施西部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抓好草场围栏,加快草场改良,建设人工饲草基地,发展牧区水利,加强对草原生态的保护与建设,防止草原退化和沙化。引导牧民定居。
  抓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继续对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京津风沙源区、首都水源区、晋陕蒙砒砂岩区、东北黑土区、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区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重点治理。加强对坡耕地的综合治理,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和水源区水土流失防治及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鼓励支持农户、专业队及其它社会法人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推动农村“四荒”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
│            专栏6 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              │
│                                        │
│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工程区内9418万公顷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实行全面有效管护,在│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工程区造林579万公顷。                    │
│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长江、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以及北方风沙地区等继续实施退耕还林│
│还草。                                     │
│  退牧还草工程→在内蒙古东部、内蒙古甘肃宁夏西部、青藏高原东部、新疆北部四大片│
│区,通过建设草原围栏、补播重度退化草地,实行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治理严重退化草│
│原。                                      │
│  水土保持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00万公顷;实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严重沙化耕地和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34万公顷,配套宜林荒│
│山荒地造林29万公顷。同时采取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育、草地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
│水源及节水灌溉、生态移民等措施,对工程区内的沙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       │
│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退牧还草644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0.65│
│万公顷,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治、湿地保护、黑土滩治理80万公顷,鼠害治理209万公 │
│顷,水土流失治理5万公顷。                            │
│  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通过植被保护,退耕还林,封山、造林、种草及草地治理,大力│
│发展草食畜牧业,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搞好蓄水保土工程,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加快农│
│村能源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加大石漠化地区治理力度。            │
│  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长江、珠江防护林和太行山绿 │
│化、平原绿化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推进三峡库区绿化带建设。           │
│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建设和完善一批自然保护区,继续实施对极度濒危│
│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拯救工程。                           │
│  湿地保护与修复→建设222个湿地保护区,其中国家级湿地保护区49个,通过对水资源 │
│的合理调配和管理等措施恢复重要湿地。                      │
│  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加强林区道路阻隔、预警通信、了望监测等森林防火│
│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松│
│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杨树天牛等危险性或大面积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立林业有害│
│生物预防预警和应急体系。                            │
│  草原防火工程→重点建设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甘肃、青海、河北等13省(区)及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草原防火物资保障系统及火灾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
└────────────────────────────────────────┘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