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涉农企业的作用,优化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改善农业技术创新投资环境,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基地。
加强重大农业技术攻关。依靠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加强主要农作物育种和高效栽培、畜牧水产育种和疫病控制关键技术攻关,力争在农业新品种选育、农作物高效栽培模式、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加快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培训科技示范户,积极推广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和保护性耕作、平衡施肥、水产养殖水质调控、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采取科技承包等方式,向农民传授先进生产技术。
3、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健全农业良种体系。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和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品种改良、良种繁育、种子质量检测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种质资源保护及品种性能测定设施。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加强县及县以下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功能。整合基层涉农服务机构和资源,鼓励建立综合性农业服务站(所)。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规范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行为。健全以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机协会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动植物保护体系。加快实施《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重点建设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及残留监控体系,稳定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和队伍,建立健全动物标识和动物疫病追溯体系。完善重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监控体系,提高植物保护水平。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认真贯彻落实《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强化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农药残留监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完善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和农业投入品技术标准,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在重点地区、品种、环节和企业,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实行添加剂规范使用制度。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液态奶等农产品标识制度。推行地理标志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
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抓好“金农”工程,建设农业监测预警、主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初步形成延伸到基层农村的信息网络。结合“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金宏”工程)建设,继续选择一些农业和农村经济比重大、区域特色明显的市、县建设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提高农村经济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快建设国家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农业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完善全国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健全水文测报、洪水预警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完善重大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体系与机制。建立森林(草原)火灾监控和防火指挥系统。完善农村气象服务系统,增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4、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
加快发展节水灌溉。根据各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农业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和农作物结构,在西北等水资源短缺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控制发展高耗水农作物。加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采取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末级渠系改造、灌区用水计量等措施,减少输水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率。新建灌区要全部建成节水型灌区。加快推广节水设备和技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购买节水灌溉设备,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广微灌、喷灌、渗灌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要结合解决人畜饮水,积极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模式。推进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实现全国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
深入开展节约用地、科学用种、科学施肥、科学用药及节约能源活动。提倡精耕细作,发展间作套种,推广立体种植和立体养殖,提高土地、水面利用率。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种子包衣等技术,提高种子成苗率,节约用种。普及科学施肥知识,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化肥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坚持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推广先进适用的施药机械和施药技术,加强安全用药宣传,引导农民按照技术规范科学用药。鼓励生产、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推广节柴灶具,节约农村能源。
5、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积极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养殖业与种植业相互促进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畜粪便和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倡秸秆过腹还田,加快秸秆气化技术的试点、总结和推广工作,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价值。在坚持以“非粮”作物为主,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化工的同时,加大纤维素乙醇开发力度,促进纤维素乙醇的产业化发展。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对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在线监控,对超标排污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或取缔。加强农村工业园区“三废”处理设施建设。
6、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大力发展新型农用工业。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研制、示范和推广,力争玉米机械收获取得重大突破,水稻机械化稳步推进,特色农产品机械稳步发展,逐步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机械化作业水平。继续实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农场职工、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完善农机作业市场信息,进一步推进农机跨区作业。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确保农业机械安全运转,高效使用。积极发展高浓度肥料、缓释肥料和复混肥料,加强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可降解农膜的研发及其生产。
┌──────────────────────────────────────────┐
│ 专栏3 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工程 │
│ │
│ 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粮食主产省及非主产省的重要粮食产区,以地市为单位,集中连片│
│建设高产稳产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重点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良种繁育等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 │
│设,适当完善病虫害防治等农技服务设施。 │
│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在13个粮食主产区的484个粮食主产县(场),建设标准粮田、良种繁 │
│育、病虫害防控和农机装备推进等项目。 │
│ 农业综合开发→以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和科技等措施,实│
│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现代农业示范建设→以调整农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在全国各地选建一批各具│
│特色、类型多样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为各地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发挥引导、示范和辐射带│
│动作用。 │
│ 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以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
│理信息化为目标,在全国建设116个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为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有效机 │
│制发挥示范作用。 │
│ 沃土工程→加强中产田耕地质量建设和土肥新技术创新,完善耕质量监测网络体系,使项目│
│区的中产田耕地基础地力提高一个等级。 │
│ 种养业良种工程→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品种改良、良种繁育及种子质量检测等基础设│
│施建设,使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左右。建设畜禽水产原、良种场,改善种质资源保护及品种性│
│能测定设施。 │
│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完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及残留│
│监控、防疫技术支撑、防疫物质保障六大系统。重点完善国家、省、县、乡镇四级动物防疫基础│
│设施,在全国有畜产品产出的2743个县(市)、团场建设动物防疫站,全国286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
│位建设动物卫生监督站,重点乡镇建设兽医站。 │
│ 植保工程→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监控体系、优势农产品有害生物非疫区、技术支撑等建│
│设,提高我国抵御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的能力。 │
│ 旱作节水农业示范→根据不同地区地貌、土壤、作物和耕作制度等不同条件和特点,通过工│
│程、设施、农艺、农机、化学和管理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提高田间蓄水、抗旱保水、节水灌溉等│
│综合节水能力,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模式,推进节约型农业建设。 │
│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国家、省、县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建设,初步建立│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 │
│ 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系统→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抓好“金农”工程,建设农业监测预警、主要│
│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结合“宏观经济管理信│
│息系统”(“金宏”工程)建设,加强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建设,完善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 │
│ 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农村气象服务基础工程、农业可持续发展气象保障系统,提│
│升农民气象科技素质,增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