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严格依法理财,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管理
扎实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继续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是财政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7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
烟叶税暂行条例》等已由国务院发布。出台《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开始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财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二是不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稳步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加强结余资金管理,积极开展绩效考评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定员定额试点,项目预算实行滚动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扩大到所有中央部门及所属61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改革的预算资金达到4600多亿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270多个地(市),1000多个县(区),超过16万个基层预算单位也实施了此项改革。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进展加快,改革范围不断扩大。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3500亿元,在节能、环保等方面较好发挥了扶持和导向作用。研究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三是积极探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措施。在全国162个县开展整合支农资金试点,切实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对种粮农民的多项补贴采取直补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四是财政监督成效明显。初步建立了实时监控、综合核查、整改反馈、跟踪问效的财政监督机制,重点监督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使用情况。共查处有问题资金935亿元,挽回损失231亿元。五是会计等基础建设继续强化。建立了与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与国际标准趋同的会计、审计两大准则体系。同时实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行业监管加强,业务领域进一步扩大。
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实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是贯彻落实好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各项财政政策特别是事关改善民生的财政政策实施到位的重要保障,是财政部门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全国人大的指导下,财政部门着力从体制机制上完善财政管理制度,积极建立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长效机制。随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效应逐步显现和财政、审计监督不断加强,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审计署对2006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表明,2006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也取得了新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部门预算执行的随意性较大;中央本级预算执行中追加较多;部分资金未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存在部分应缴未缴预算收入;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不够规范;有些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对此,国务院已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切实按照全国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和审计意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并依法追究责任。财政部对此高度重视,在审计过程中,就积极采取措施对审计问题进行整改,并就预算执行中涉及地方的有关问题专门召开地方财政部门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工作;下一步,还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努力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减少执行中追加资金的现象,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增加预算分配的透明度,确保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肃性;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特别是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同时,将通过着力深化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等,加快完善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和办法。对财政工作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如要加大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投入力度,执行中存在上划下划偏多现象等,财政部门将继续通过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严格预算执行、创新工作方式等措施,争取尽快加以解决。
下面,我简要报告一下2007年前5个月全国财政收支(收支数按新的收支分类科目编报)的主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