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资商品合格率有了明显提高,农资市场秩序得到了有效规范,农民群众对农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共整顿各类农资市场 4万多个(次),查处农资违法案件4.2万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5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三、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
当前,农资打假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农资打假工作任务繁重,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农资市场不规范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个别地区制假售假行为还没有得到彻底根除,假劣农资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广大农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实现农资市场秩序根本好转的任务十分艰巨,坚持不懈地扎实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十分必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温家宝总理关于“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对农村市场要予以特别的关注和加强”的重要批示以及吴仪副总理关于农资打假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四统一”的要求,继续以“红盾护农”行动为抓手,加大对农村市场特别是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尽职尽责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和谐诚信的农资市场环境,尽心尽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立新功。2007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把红盾护农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对农资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继续认真清理农资经营主体,完善农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对市场主体准入、交易、竞争和退出的监管。对不具备条件的,坚决停止其经营活动;对无照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要积极引导农资经营者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规范农资经营行为。
要全面推进农资经营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农资经营者诚实守信、守法经营;根据市场主体资格、守法程度、商业信用、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指标的综合情况,对农资经营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将信用等级制度与企业“经济户口”管理结合起来,对典型违法农资企业实施信息披露制度;对信用好的企业,减少巡查次数,依法给予必要的便利;对失信或严重失信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对进入“黑名单”的企业,及时进行查处和曝光。
(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