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2007年3月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中央直属企业,各直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国标准化协会、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为了指导"十一五"期间我国标准化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标准战略,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实现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国家标准委组织编制了《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你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
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二〇〇六年)
目 录
一、序言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二) 基本原则
(三) 主要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 加快标准化工作机制创新
1、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
2、促进标准制定与科技研发紧密结合
3、实施标准制修订的项目管理模式
4、创新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
(二) 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
1、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强食品、消费品标准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3、加快传统产业标准的更新和提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加快制定高技术和信息技术标准,实现自主创新和跨越式发展
5. 加快制定服务领域标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
6、推进公共安全领域标准化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7、制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标准,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8. 开展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建设,减少和应对贸易摩擦,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三) 加强标准化科研,以科研带动标准化水平跨越式提升
1、开展科技计划支持的重要技术标准研究
2、启动并实施“技术标准推进工程”
3、组织开展“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标准化科研工作
4、做好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工作
5、完善标准科研创新贡献奖励制度
(四) 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提高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水平
1、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2、积极推动我国标准转化成为国际标准
3、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二) 加强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建设和管理
(三) 加强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四) 加强标准化法制建设
(五) 建立标准化工作财政保障制度
(六) 加大标准化宣传和标准宣贯力度
一、序言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性工作。“十五”期间,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于推动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标准的适用性较差,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日益明显,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标准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根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结合标准化工作实际制定了《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未来五年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重点。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自主创新,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标准化活动。以科研促进标准化工作跨越式发展,不断提高我国标准化工作总体水平和标准的市场适用性,着力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地位和作用,提升我国产业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 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增强标准的市场适用性。标准化工作应密切与市场的联系,及时反映市场需求和变化,为市场主体和市场监督管理提供服务,为市场准入和规范市场秩序提供技术支撑。
坚持重点保障原则,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标准化工作要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重点加强农业、食品、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高新技术、服务业以及涉及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产业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坚持自主创新原则,提高我国标准中自主创新技术含量。鼓励自主创新,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提高我国标准中自主创新技术的含量。促进科学研究与标准化工作的有效结合,使我国自主创新技术通过标准快速形成生产力,以科研带动标准总体水平的提升,提高我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坚持国际化原则,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努力将我国优势技术提升为国际标准,力争实现从“国际标准本地化”到“国家标准国际化”的转变,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三) 主要目标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托国内相关产业、行业、地方和企业,在充分发挥协会、中介组织以及科研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机制,形成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配套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实施监督,提高标准的有效性。
1、加快标准制修订速度。“十一五”时期,力争实现每年制修订6000项标准;标准制定周期控制在2年以内;标龄控制在5年以内;逐步解决标准制定速度慢和高新技术标准滞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