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工程管理部门或经济管理部门设立渔业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员,积极开展工作,发挥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职能。各流域机构也要对已有的渔业管理机构进行适当调整,理顺关系,充实力量,切实发挥行业管理职能,协助部里抓好流域内的渔业管理工作。行业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掌握本地区水库渔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进一步调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发展渔业的积极性。鼓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主经营水面,继续经营好已经开发利用的水面,提高经济效益。对尚未开发利用的水面和滩涂,在保证国家和集体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租赁、承包等经营方式,加快开发利用步伐。
四、广泛开辟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要管好、用好80年代初切块下达的用于发展水库养鱼的专项资金,对被挪用或砍掉的资金要积极做工作,尽快恢复原来标准和用途,并根据本地区渔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加强渔业行业管理工作;要从水利基本建设经费和技改经费中切出一定比例用于渔业配套设施和商品鱼基地的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提倡和鼓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大胆吸收和使用各种渠道的资金,敢于负债经营。
五、树立科技兴渔观念,提高渔业生产科技含量。
水利渔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各级水利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科技兴渔观念,不断增加渔业的科技投入,在科研、推广和培训经费的安排上要和其它水利技术同等对待。水利系统的渔业科技工作者应该结合水利工程特点,研究解决渔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建立起适合水利工程管理和调度应用、适合水库等水域生态特征、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技术理论。要在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上下功夫,将新的科技成果尽快地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生产单位要充分依靠科技人员,积极引进和使用新技术、新品种,特别是引进适销对路、经济价值高的养殖品种,不断提高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要抓好职工的岗位培训工作,力争在“九五”期间培养一批有一定专业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充实现有的渔业管理和经营队伍。
六、改革生产经营方式,逐步实现三个转变。
在养殖技术上由粗放经营向精养方式转变;在品种结构上由常规品种养殖向名特优新品种转变;在经营方式上由单纯生产型向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转变。要特别注重抓好鱼产品的加工、保鲜和销售工作。努力改革内部经营机制,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应逐步转为企业,实行企业化经营,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渔业经营体系。
七、加强水利工程渔业设施配套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