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改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高等学校必须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的整洁和绿化,校训和行为规范,人文景点,教室与实验室布置,图书资料建设等等,都要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同时,学校要与当地政府一起,共同治理好周边环境,提高社会环境的文化层次,使大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4.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的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参加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
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习和借鉴试点高校的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式,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逐步引向深入。
三、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需要有一大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建设一支适应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教育部将有计划地组织举办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师资讲习班、研讨班,各校也应采取各种形式培训教师,以提高现有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文化修养。要继承和发扬教师的敬业精神,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使其达到言传与身教的统一。学校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从事文化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材作保证。教育部将组织国内知名专家编写有关教材。各省市也可以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校的要求,自行组织高水平的专家编写一些好的教材。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自己组织力量制定必读书目,编写必要的导读教材。教材建设一定要保证质量,特别应注意教材的导向性,宁缺勿滥。
四、加强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
在全国高校中开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会遇到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各校要从本校实际出发,根据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特别要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对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文、理、工、农、医、师范等各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考核与评价方法,文化素质教育和“两课”教育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承担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的课题组要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教材,供各校参考。各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研究制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实施途径和评估方法。要通过对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指导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