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以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单科性院校较多,文理工分家,专业设置过窄,单一的专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突出,功利导向过重,忽视文化素质教育等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特定时期提出并实施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有助于推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也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3.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四有”人才;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为他们在校学好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从更深的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二、采取多种途径与方式,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体现,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或分类。因此,各高等学校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明确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进而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根据试点高校的经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以下几种途径与方式:
  1.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第一课堂主要是开好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对理、工、农、医科学生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适当开设自然科学课程。所开课程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第二课堂主要是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2.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
  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同时,也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