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课程重点内容(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一)影响常用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
(二)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三)清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进展。
(四)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进展。
(五)补益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进展。
(六)理气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进展。
(七)中药药效学研究方法(动物模型、有效性评价指标)。
六、研讨专题
(一)中药药效与临床前评价。
(二)中药防治缺血性中风(或心肌缺血)的研究思路与进展。
(三)中药防治代谢性疾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及研究思路与进展。
(四)中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思路与进展。
(五)衰老的病理生理研究及中药的抗衰老作用。
Z-2-08:中药治疗学教学大纲
一、类别:中药学类
二、课程性质:专业课
三、课程名称:中药治疗学
四、教学目的
中药治疗学是将中药学、中医学和临床中药药理学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中药治疗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介绍中药治疗学的基本概念、中药治疗方法与原则、中药药效及安全性评价、中药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产生的影响因素,概述特殊人群的用药、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等基本内容。各论从疾病、证候、症状入手,针对疾病的发病、主要症状、诊断要点做了简明扼要的叙述。着重对中药的选用和评价、中药治疗用药特点,以及不同人群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教学的目的是使执业药师有机地融合中医临床基本理论、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更深刻地认识中药治疗的关键是从病证状态出发,从病人出发,制订和实施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选好药、用好药,以达到符合WHO提出的用药的四大原则(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为最终的宗旨。
五、课程重点内容
(一)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1.中药治疗学的概念、任务及发展概况,药动学在中药治疗中的意义。
2.辩证与个性化给药依据与原则。
3.中药治疗原则、基本方法及特殊人群用药特点。
4.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中药使用原则(围产期妇女、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
5.中药上市后疗效与安全性再评价标准、原则、要点。
6.药物经济学与药物流行病学的基本理念。
7.药物首次剂量的选择及中药体内代谢、效应动力学特点。
(二)基本技能
1.各系统常见疾病中药用药规律、给药原则及用药方案建立。
2.感染性疾病、精神神经类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的中药治疗及中西药合用中的注意事项。
3.中药治疗效果检测与给药方案评价。
4.中药合理用药基本要素。
六、专题研讨
(一)中药治疗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
(二)中药治疗学与中药合理应用。
(三)中药体内代谢动力学与中药疗效。
(四)中药药效与经济、安全性评价。
Z-2-09:中药商品学教学大纲
一、类别:中药学
二、课程性质:专业课
三、课程名称:中药商品学
四、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执业药师能够应用中药鉴定学及经济学原理,从商品的角度阐述中药来源、道地产地、商品规格、质量的变化规律,掌握与中药商品质量相关的基本理论及经营管理基本知识。为执业药师从事中药商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保证安全合理用药,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五、课程重点内容
(一)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为中药商品进行命名和分类的原则及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原则。
2.中药商业的经营特点,中药商品流通环节,中药市场的概念及管理方法,中药商品价格的相关法规及其制定方法,中药商品宣传广告的相关法规。
3.中药商品的质量标准制订及质量控制措施。
4.中药商品的包装要求、特点及中药商品的贮藏与养护方法的基本知识。
5.中药商品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思路、措施等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能
1.应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知识,制订合理市场价格的技能。
2.综合运用中药商品鉴定、包装、贮藏与养护的方法和技术,保证中药商品质量的技能。
六、研讨专题
(一)各类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意义及依据。
(二)分析影响中药材、中成药商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及探讨保证质量的各种措施。
(三)中药商品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四)中成药注射剂、片剂、颗粒剂商品在流通、贮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五)中药商品的包装现状及发展思路。
Z-2-10中药分析教学大纲
一、类别:中药学
二、课程性质:专业课
三、课程名称:中药分析
四、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执业药师熟悉中药材与中成药的质量和标准,能够从分析化学的角度阐述中药材和中成药检查、鉴别、定量分析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掌握对质量进行评价的基本技能。为执业药师从事中药生产、研究和经营等工作,保证安全合理用药,提高工作水平奠定基础。
五、课程重点内容
(一)检查的方法与基本知识
1.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中成药剂型(片剂、丸剂、颗粒剂、胶囊、栓剂、糖浆剂与口服液等)的一般检查项目、方法与意义。
2.中药中重金属离子、砷与汞检查的方法与原理;原子吸收、原子发射及等离子-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中药鉴别的方法与基本知识
1.中药样品前处理的常用方法和操作。
2.化学鉴别法和显微鉴别法的要求、原理和方法。
3.薄层鉴别法的原理、应用和操作。
4.中药材与中成药的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鉴别与应用。
(三)含量测定常用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1.滴定分析法。
2.比色法与分光光度法。
3.薄层扫描法。
4.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
六、专题研讨
(一)建立中药质量标准中方法学研究。
(二)指纹图谱研究与中药质量。
(三)影响中药材和中成药质量的因素与质量控制方法。
附件4:
执业药师(药学类、中药学类)研讨课专题
一、G-4-16:药事管理学
(一)学习国家新发布、新修改的药事法规和政策;
(二)我国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体制改革与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三)完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进一步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四)执业药师如何运用药事法规去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履行职责,并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