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课程重点内容(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一)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兴奋性等基本概念。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极化、去极化、超极化、阈强度和阈电位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特点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引起和传导。局部兴奋特点及其意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三)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液凝固的概念。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与止血功能;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其基本过程、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
(四)心肌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变化特点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收缩的关系。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五)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时肺内压的变化;顺应性与弹性阻力的关系。肺表面活性物质重要的生理学意义。动脉血液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氢离子浓度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影响途径及意义。
(六)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
(七)肾小管滤过率、滤过分数、肾小球血浆流量、滤过系数、管-球反馈及滤过压平衡状态的概念。
(八)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换能作用、感受器的适宜刺激、适应现象)。
(九)经典突触传递机制及突触传递特征。
(十)内分泌及激素的概念,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六、研讨专题
(一)老年生理。
(二)大脑的奥秘。
(三)消化生理新进展。
G-1-02: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大纲
一、类别:共用课
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四、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执业药师掌握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本理论以及在药学领域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无菌操作及其在制药过程中防止污染的意义及方法。探讨生物类药物、免疫制剂类药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执业药师从事新药研究与生产、质量的控制与提高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程重点内容(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一)涉及医学微生物、工业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以及与药物之间的关系。以微生物的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的新技术去发现新药物,改造现用药物,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二)各类微生物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的规律,并运用其规律提高药物的产量和质量;利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的理论与技术研发药物(如青霉菌生产青霉素、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等)。
(三)树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防止药物污染变质影响人类生命健康或影响产量而造成经济损失。
(四)病毒的基本性状与分类,病毒的增殖过程以及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及其在发现抗病毒新药中的应用;病毒的致病作用及防治原则,及其在药物体内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五)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抗原、抗体及补体系统的定义及性质;免疫应答的过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免疫调节的概念与过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特点,及其在研究开发免疫制剂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研发新的免疫制剂中的应用。
六、研讨专题
(一)微生物学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二)如何应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论指导开发新药物。
(三)如何应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技能不断拓宽药物研究的新方法,探讨微生物类药物和免疫制剂的新理论。
(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药物生产中的关系(青霉素的生产)。
(五)无菌操作与药物生产之间的关系。
G-2-05/G-3-11: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
一、类别:共用课
二、课程性质:专业课(药学类)/拓展课(中药学类)
三、课程名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四、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执业药师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培养执业药师具有药物剂型设计和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能力及新药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科学设计药物剂型、处方、工艺及给药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新剂型研究和临床药学研究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课程重点内容(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一)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及生物药剂学在新药开发研究中的作用;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生理因素、药物与剂型因素、制剂因素;影响注射给药、吸入给药、皮肤给药、直肠给药、阴道给药、鼻粘膜给药、眼粘膜给药及口腔给药吸收的因素。
(二)药物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主要研究内容;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三)药物动力学的概念、隔室模型理论及常用术语;掌握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静脉滴注给药和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基本方法。
(四)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和米氏动力学方程及参数求算。
(五)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的基本概念、实验设计、数据处理方法、生物等效性评价的统计分析方法,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六)生物膜的基本结构、胃肠解剖生理特点、非口服给药中各种不同给药途径的解剖生理特点;药物的体内分布与药效、化学结构、蓄积的关系。
(六)尿药浓度数据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基本方法。
(七)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静脉滴注给药和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基本方法。
六、研讨专题
(一)新药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
(二)药物动力学在临床给药方案设计及血药浓度监测中的重要性。
(三)药物动力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四)影响药物体内吸收的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
(五)药物体内过程与制剂设计。
G-3-12:药物信息检索教学大纲
一、类别:共用课
二、课程性质:拓展课
三、课程名称:药物信息学
四、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执业药师掌握药学网络信息检索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能针对特定的任务设计方案,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处理技术,有效解决药物研发、生产及应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拓宽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课程重点内容
(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药学信息组织的基本形式和检索途径。
2.掌握药学数据库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结构,重点是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数据库类型、数据库构建的基本流程。
3.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4.掌握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了解药物设计和虚拟筛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现状。
5.了解信息学技术在药物研发、生产、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重点讲授药物信息学的主要应用,包括指纹图谱的数据处理、中药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和数字化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