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改善中小企业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方面的经营环境,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流通主体的发展。增加对中小流通企业从业人员培训、信息服务、经营指导等的投入,建立中小流通企业促进与服务体系。鼓励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积极利用特许加盟和自愿连锁等方式,提高中小企业的组织化水平和竞争力。
加快培育国内企业自主品牌。鼓励国内贸易企业与国内生产企业的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和推广产品品牌、产品品牌促进服务品牌提升的互动发展。对名牌企业参展、营销、售后服务、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支持。组织国内大型流通企业开展“自主品牌联销”活动。引导和扶持流通企业自有产品品牌的开发和商品资源基地的建设。对百货商场等零售企业进行分等定级,促进企业加强设施改造、提高服务水平。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制订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老字号的保护,建立促进体系。坚持保护与发展结合、继承与创新并举,发掘传统产品和技艺,广泛宣传老字号文化,促进老字号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服务方式的创新,培育老字号做强做大。开展“品牌万里行”活动,对自主品牌进行评价、宣传和推介,对歧视自主品牌的行为进行曝光,加大对假冒品牌的打击力度,保护知识产权。
四、政策措施
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现代流通的重要性,加强和改善对国内贸易工作的领导,在机构设置、干部配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更加重视内贸工作。商务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促进国内贸易发展的协调机制,积极研究制定促进国内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应根据本规划和本地实际,编制本地区国内贸易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制定促进本地区国内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
(一)加快流通立法和标准化建设步伐
根据国内贸易法律体系框架,制定和修订规范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市场秩序、市场调控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初步建立现代流通法律体系。特别是尽快出台反垄断、城市商业网点管理、商业特许经营等法律法规,加快制、修订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商业零售公平交易、生猪屠宰、酒类流通、再生资源回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加快研究制定国内贸易领域标准化体系框架和中长期标准化发展规划,重点推进食品安全、餐饮住宿及居民服务、流通设施和装备、商品信息及物流信息等标准的制修订,逐步建立起覆盖面宽、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先进适用、与相关法规衔接,同国际标准接轨的市场标准化体系。大力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支持符合标准的流通设备和设施的开发和应用。
(二)制定促进国内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
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要研究完善税收政策,积极筹措支持国内贸易发展的财政性专项资金。支持流通企业科技创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贸市场改造、社区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商务领域节能降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支持“三绿工程”发展、建立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生活必需品储备与应急机制,支持流通领域标准体系、统计评价体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的创立、人员培训、信用担保及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支持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无业人员创办商业服务业。
(三)加大对流通企业的融资支持
争取各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加大对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扩大授信额度,开发新的信贷服务项目。落实并用好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引导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中小流通企业的担保业务。支持商业银行与流通企业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推广银行卡。支持符合条件的流通企业利用股票上市、发行债券、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筹措发展资金。
(四)努力创造公平合理的政策环境
认真落实《
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扶持政策。积极研究解决流通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企业不同价的问题。鼓励国内贸易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在配额、许可证发放等方面给予内外贸企业同等待遇。为内外资流通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农产品仓储设施、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用地应按工业用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