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等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八、绿色照明工程
  (一)现状和问题
  目前,照明用电占全国用电量的12%左右。采用高效节能灯替代普通白炽灯可节电60~80%,节电潜力巨大。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10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高效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2004年高效照明电光源产品国内销售量由1995年的5010万只增加到8.2亿只;二是推动照明电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趋于优化,2005年荧光灯与普通白炽灯的生产比例由1995年的1:6.25上升到1:1.5;三是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改善,紧凑型荧光灯产品产量合格率由1998年的49.5%提高到95.1%,全国有40多家照明电器生产企业的600多个产品获得了中国节能产品认证;四是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应用推广了大宗采购、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质量承诺等多种节能新机制。
  存在的主要问题:照明电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推广节能照明产品的激励政策不完善;照明产品市场不规范,一些劣质产品流入市场,影响了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缺乏绿色照明宣传、推广资金,节能照明技术、产品信息尚不普及。
  (二)主要内容
  1、节能照明产品生产线技术改造
  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进行节能灯生产技术设备改造,包括:紧凑型荧光灯自动化生产线改造;采用自动排气机、自动接桥机、自动封口机等关键设备,对紧凑型荧光灯生产线进行局部改造;直管荧光灯自动化生产线改造;金属卤化物灯生产线改造等。
  2、节能照明产品推广
  采用大宗采购、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和质量承诺等市场机制和财政补贴激励机制,在政府机关、学校、宾馆饭店、商厦超市、大型工矿企业、医院、铁路车站、城市景观照明及城市居民小区等重点推广高效照明产品。
  3、采用半导体(LED)灯,改造大中城市交通信号灯系统。开展在景观照明中应用LED的示范。
  (三)配套措施
  1、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快推广绿色照明的意见。
  2、完善并实施照明产品能效标准,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修订单端荧光灯、高压钠灯和管型荧光灯镇流器能效标准,制定路灯灯具、格栅灯具、卤素灯及其镇流器、LED灯、磁感应无极灯能效标准。
  3、加快检测能力建设;各省区市对市场销售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建立照明产品能效数据库。
  4、加强照明产品节能认证,实施节能照明产品质量承诺制,选择自镇流荧光灯、双端荧光灯等产品进行国际认证试点。
  5、研究实施2-3个照明产品的能效标识制度。
  6、将公用建筑节能照明系统设计和施工的审查,纳入建筑节能审查制度。
  7、研究并建立废旧照明产品回收与再利用体系,制定并实施《照明器具回收管理办法》、《废旧荧光灯可回收和再利用设计规范》、《废旧荧光灯环境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研究废旧电子和电感镇流器、高压气体放电灯再利用标准。
  8、强化绿色照明公众宣传,增加政府对绿色照明宣传的投入,建立绿色照明宣传的政府支持机制。
  (四)组织实施
  1、组织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建设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经(贸)委、建设厅(建委)。
  2、实施主体:实施绿色照明工程的企业或单位。
  3、参与单位: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标认证中心。

  九、政府机构节能工程
  (一)现状和问题
  政府机构指依靠公共财政运行的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包括军队、武警、公共服务及其他公共财政支持的部门),其能源管理基础差,能耗高,节能潜力大,具体表现在:
  1、人均能耗高。据抽样调查,2002年人均电力消费量为2130千瓦时,人均用油量为240升,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27.3公斤标准煤/平方米,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55.5千瓦时/平方米,人均能源消费总量近1.9吨标准煤,人均建筑能耗为1.6吨标准煤,均高于社会平均耗能水平。
  2、用能设备能效水平低。如高效节能灯推广使用比例低,自备供暖锅炉普遍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等。
  3、节能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对开展节能工作缺乏重视,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建筑贪大求全,公务车规模大、效率低等浪费能源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
  4、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的宏观协调管理体制。没有统一的能源消耗定额和支出标准,没有专门的机构、人员,能源统计不健全,没有考核和奖惩制度等。
  5、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不大,缺乏鼓励政策,尚未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激励机制等节能新机制。
  (二)主要内容
  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针对不同建筑特点和能源消费类型,对既有建筑围护结构、中央空调、采暖、照明和用电设备等进行节能改造;更换照明、办公等高能耗产品和设备;开展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清洗和改造工作。
  2、综合电效改造
  对用电设备和电力分配系统进行系统性诊断和分析,加装节电设备,实现用电系统整体优化,提高电效。
  3、新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试点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