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社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的蓬勃兴起是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小企业对繁荣经济、稳定社会、增加就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政府都把为中小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发展条件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崛起,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经济腾飞的重要一翼。统计表明,我国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已占99%,职工人数占74.6%,产值占67.8%,利税总额占49.7%,在我国工业企业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地区经济发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支柱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必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实力雄厚的国有大型企业,将逐步完善自己的技术开发体系,形成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对于规模小、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则迫切需要社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在我国建立、健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培训等综合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扶植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提高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人员素质、产品质量及附加值,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为了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需要在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架起桥梁。我国拥有较强的科技实力,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开发队伍,每年有上万项科技成果。为了促进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国家科委先后组织实施了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和成果推广计划等,并组建了一批工程技术中心。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科技力量的配置不尽合理,大部分研究开发力量游离于企业之外,这导致了科技与经济的脱节,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的应用率约70-80%,推广覆盖约10-20%,真正转化为工业性产品的还不到5%。一方面,科研院所大量的科技成果沉淀民,不能用于生产;另一方面,技术应用与推广“市场疲软”,中小企业发展难于找到适用技术的支持。要改变这种状况,单凭科研院所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是难以解决的,需要政府的推动作用,需要建立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在研究院所和企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4、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筑一个有利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个体系中包含了企业本身的各种形式的技术开发机构;国家、行业和地区的重点科研开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工程中心和中试基地;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行业与地区相结合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服务网络。在我国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并形成网络是推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具体措施;建立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的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体系,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是新型科技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上,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综合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助手,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技术后盾和智囊团。各行业、各地区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结合科研院所结构调整和人才分流,将一部分研究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转化、改造为生产力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