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
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
(1998年10月2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98]15号)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后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嫩江、松花江也发生了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了这场抗洪抢险斗争。江泽民同志在抗洪抢险的每个关键时刻都作出重要指示,并亲临第一线进行总动员,极大地鼓舞了抗洪前线广大军民的斗志。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特别是人民解放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抗御了一次又一次的洪水袭击,保住了大江大河大湖干堤的安全,保住了重要城市的安全,保住了重要铁路干线的安全,保护了人民生命的安全,取得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创造了在特大洪水情况下将受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历史奇迹。
今年我国遭受罕见洪水灾害,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降雨集中,同时也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有很大关系。江泽民同志极为重视灾后重建和兴修水利工作。他在江西9月4日所作的《发扬抗洪精神,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搞好水利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在加强水利建设中,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9月14日,他又就做好灾后重建和加强水利建设作了重要批示。这些重要讲话和批示,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防治水患的方针和原则。在调查研究和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就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行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水患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流域洞庭湖、鄱阳湖等几大湖泊的泥沙淤积不断增加,泥沙的60%以上来自上中游开垦的坡地,仅四川、重庆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就达5.33亿吨。陕西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5亿吨以上。云南、贵州、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的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不解决长江、黄河流域上中游水土流失问题,不仅水患难以防治,而且也会因泥沙淤积,影响湖泊、水库的调蓄洪能力。森林植被是陆地生物圈的主体,是维持水、土、大气等生态环境的屏障。积极推行封山植树,对过度开垦的土地,有步骤地退耕还林,加快林草植被的恢复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江河水患的重大措施。
1.停止长江、黄河流域上中游天然林采伐。从现在起,全面停止长江、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天然林采伐,森工企业转向营林管护。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措施,坚决制止国有和集体单位及个人对天然林的砍伐。同时,妥善安置林业分流转产职工。除利用人工培育的工业原料林和利用枝桠材、间伐材外,停止建设消耗天然林资源的木材加工项目。关闭采伐区域内的木材交易市场。为了解决国内木材的需要,要在适合种植的地区,因地制宜选择速生树种,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基地。同时,要抓好木材节约代用,努力稳定木材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