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教委关于转发吉林省教委《关于农村普通初中实行分流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其次,分流教育是农村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初中教育肩负着双重任务,既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培养优秀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又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大批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农村初中相当数量的学生因升学无望而辍学。这既影响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办学积极性,也造成了农村学校投入多而办学效益低的状况。实行分流教育,即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学生辍学,进而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又能较好的发挥农村初中教育在“农科教统筹”、“三教结合”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农村初中教育的办学效益。
  二、关于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布局与发展规划
  鉴于初中分流教育是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一种办学模式,各地在制定分流教育规划时,必须首先考虑本地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和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做到统筹规则、合理布局、逐步推行。条件较好的县(市、区)所属农村初中均可先实行分流教育,以带动其他学校,同时依据县、乡经济发展程度及各学校的差异,确定学校进行分流教育的时机和规模。办学条件一般,但乡(镇)经济发展和在校学生及其家长迫切要求实行分流教育的地方,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及早分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办学条件较差的地方,要着重抓好分流教育的试点工作。实行分流教育,切忌一刀切、一哄而起。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本地分流教育典型学校的作用,推广分流教育较好学校的经验,做到以点带面。实行分流教育的学校,初期可适当控制分流班的班数和人数,视分流班的教育效果和社会需求情况,适时地逐步扩大分流的规模。
  三、关于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学校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及当地经济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实行分流教育。
  (二)自愿性原则。学校实行分流教育,要充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和选择,并征得学生家长的同意和支持,不允许以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分流的依据和条件。
  (三)多样性原则。学校要从办学条件、学生要求和社会需要的实际出发,选择分流的形式,如“2+1”、“2.5+0.5”,办初级职业中学等,允许县(市、区)和学校采取多种分流形式。
  四、关于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课程与教材
  (一)分流班级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基本要求
  文化知识课与技术或职业课并重,分别保证适当的课时比例。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