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行政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代码标识分配如下: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登记。
3——各省辖市(含地区、州、盟、省直辖行政单位)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由各省辖市(含地区、州、盟、省直辖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局登记。
4——县(含市辖区、地辖、省直辖县级市、旗)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由各县(含市辖区、地辖市、省直辖县级市、旗)国有资产管理局登记。
5——乡、镇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由各县国有资产管理局登记。
第二层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标识,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填报。
第三层行政事业单位所属部门行业大类代码标识分配如下:(用两位数字表示)
<font size=+1>
10——文化卫生类 61——工业
11——教育 62——交通
12——卫生 63——建筑
13——文化 64——邮电
14——体育 65——民航
15——广播电影电视 70——商、粮、贸、金融类
16——新闻出版 71——商业
20——科研类 72——粮食
21——自然科学 73——外贸
22——科协 74——金融
23——社科 75——保险
30——行政管理类 80——农、林、水、气类
31——纪检、监督 81——农场
40——公、检、法类 82——农业
41——公安、安全 83——林业
42——司法 84——水利
50——抚恤和社会福利类 85——气象
60——工、交、建类 90——其他
</font>
第四层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登记顺序代码,按行政事业所属部门行业大类依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的先后顺序编排,即从00001号排到99999号。
为保证证件编号的唯一性,有利于计算机较长时间地储存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和包括设立登记、年检登记两种表统一使用该编号。单位名称变更、注销后,原编号随即注销,不再使用。
(二)其他
1.“单位名称”指单位的全称
2.“资产总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指单位占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按年度财务决算中年终有关科目之和填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全额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总额”=“固定资产”+“经费材料”+“库存材料”+“经费存款”+“财政专户存款”+“其他存款”+“缴存公积金”+“经费现金”+“库存现金”+“有价证券”+“经费暂付”+“暂付款”+“合同预付款”+“应返还限额”+“借出款”+“拔出经费(未核销数)”+“拔出专项资金(未核销数)”
(2)差额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折旧”+“库存材料”+“银行存款”+“缴存公积金”+“库存现金”+“有价证券”+“暂付款”+“合同预付款”+“借出款”+“拔出专项资金(未核销数)”
(3)自收自支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折旧”+“库存材料”+“财政专户存款”+“银行存款”+“缴存公积金”+“库存现金”+“有价证券”+“暂付款”+“合同预付款”+“借出款”+“拔出专项资金(未核销数)”
3.“负债总额”:负债是指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各种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各种应缴款项、预提费用等。按年度财务决算中年终有关科目之和填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全额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
“负债总额”=“经费暂存”+“暂存款”+“应缴预算收入”+“合同预收款”+“借入款”+“个人住房资金”+“经费包干滚存结余(职工福利和奖励基金部分)”+“专用基金收支决算结余(集体福利和职工奖励基金部分)”
(2)差额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
“负债总额”=“暂存款”+“合同预收款”+“借入款”+“个人住房资金”+“专用基金收支决算结余(集体福利和奖励基金部分)”
(3)自收自支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
“负债总额”=“暂存款”+“合同预收款”+“借入款”+“个人住房资金”+“专用基金收支决算结余(集体福利和奖励基金部分)”
4.“国有资产总额”:国有资产是指单位占用的资产中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的那部分资产,一般说来,国家行政机关和国有事业单位占用的全部资产扣除负债及视同负债后的资产,即是国有资产。其计算公式是:资产总额-负债及视同负债总额=国有资产总额。具体计算公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