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科技教育方针及科教兴农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为本的思想,广泛调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面向农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科技进步,着力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不渝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这是教育系统科教兴农的基本指导思想。
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和广大农村与教育战线的实际情况,当前在科教兴农中要强调遵循以下原则:
(一)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相结合。在总体部署上,人才培养和科技工作首先要从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出发,任务来源于实际需要,服务于总体目标。具体工作安排上,在主要依据生产实际需求培养人才与进行研究开发的同时,教育系统还应十分注重最新科技成就可能开拓的新领域,及时地抓住机遇,部署科研和培养相应的人才。
(二)远近兼顾,点面结合。学校的工作首先要着眼于满足近期急需,努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培训各类实用人才,着力开发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同时,还应面向未来,为21世纪的发展作好人才和技术储备。要积极组织力量,全方位投入农村科技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同时,以实力雄厚的农业院校为骨干力量,其他有关单位配合,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抓好一批关系农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抓好一批成果推广应用试验点。
(三)农科教紧密结合,各类教育协同发展。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行农科教结合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要在全局上,建立起政府统筹,有关部门协作,农业、科技、教育有机结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良性发展体系与运行机制。教育系统内部,要形成各类学校任务各有侧重,各类人才培养和科技工作相互衔接、协调发展,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科教工作体系及有效的运行机制。
(四)教学、科研、推广一体化,人员分流、各展所长。教育系统开展科研,一头要与人才培养结合,另一头要与生产应用结合,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道路。针对我国农村实际和农业科技特点,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在实践中探索出教学、科研、推广相结合的成功之路。这是一种三者一体化紧密结合的可取模式。进入该体系的人员,一般可以是不同单位优势互补的有机结合,也可以是同一系统的适当分流、任务各有侧重的组合群体。
(五)多学科结合,多种技术集成。这即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需要多学科力量协同攻关,多种技术成龙配套。高等学校具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各类高水平专家比较集中的优势,在科教兴农中,应当加强内部的组织和外部的联合,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和辐射功能,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技术集成。
三、努力为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培养合格人才
振兴农业科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坚持教育为本。教育系统科教兴农的首要任务是加速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立志兴农的科技后备力量;大力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推进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进程,开展成人、继续教育,进行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我国农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样的劳动力状况不利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了达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全面贯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使农村教育真正转到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到2000年,要力争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系统各级领导部门和从事农村教育与支农教育的各类学校,都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方面的支持,因地制宜地努力开展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和扫盲与技术培训工作,为改变农村科技文化落后面貌竭尽全力。
要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燎原计划的实施,切实转变观念,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坚持“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逐步形成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农村教育体系。要加快农村教育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师资水平,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加强现代科技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生产实际的科学知识传播和实用技术培训。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要在党的有关政策指导下,积极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普及科技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和各种陈腐、落后观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