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压缩金融系统所办报刊的通知
(银办发〔1996〕53号 1996年7月22日)
各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近年来,金融系统各银行和保险公司所办的各类报纸、杂志不断增多。报刊过多过滥,许多报刊质量不高,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开支,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建设银行按照中央关于新闻出版业要治散治滥的指示精神,本着勤俭办行的原则,决定除保留一报两刊外,停办全国建行系统所办的各类报纸、杂志,一心一意把银行办好。中国建设银行的这一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朱镕基副总理对此作了批示,要求:“各行均应采取同样措施,以节约开支,增加上缴。”
为认真贯彻朱镕基副总副总理的批示精神,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金融系统推广中国建设银行的做法。各银行和保险公司要按照勤俭办行的指导思想,对本系统所办的报纸、杂志进行一次认真清理,该停办的要坚决停办。清理工作要求在8月底以前完成,结果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附件: 中国建设银行主动停办50种报刊
新华社讯记者最近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了解到,根据中央关于新闻出版业要治散治滥的指示精神,该行做出果断决定:除保留一报两刊外,停办全国建行系统所办的各类报纸、杂志,一心一意把银行办好。
据统计,全国建行系统所办的各类报纸、杂志达53种,其中与外单位合办的正式刊物有2种,自己主办的公开发行刊物14种,其余都是内部报刊。有的行既办杂志又办刊物,有个别行甚至办几份报纸。
据建设银行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行内报刊林立、过多过滥,已带来明显的弊端:首先,“调”出多门,导向把关难。舆论渠道一多,你唱你的咏叹调,我唱我的西皮二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误导读者。第二,浪费人、财、物,增收节支难。办这么多报纸和杂志,占用了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不但收不到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而在银行的经营上多出了一块开支。据统计,53种报刊每年经费在3000万元以上。第三,良莠不齐,提高质量难。办好刊物和报纸,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编辑队伍和作者队伍,而银行尽管引进了一些专门人才,但还是满足不了需要。加上刊物林立,你抄来,我抄去,观点雷同,内容相当,大大影响了质量和档次。第四,产生负面效应,影响建行声誉。这些报纸和杂志除内部发行,有些是摊派到企业,使企业叫苦不迭。碍于银企关系,企业不订不行,订了又没人看。有些企业宁可出钱不要杂志,有些企业收到杂志不拆包,有的前脚收杂志,后脚就送进废品收购站。第五,助长不正之风。有些人当初办杂志、办报纸就是为了方便评职称。一些人为了增加评职称的砝码和条件,不惜一切手段拼命钻营。“人情关系稿”和“评职称凑合稿”多,助长了浮夸、不严肃的学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