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劳动保护费指管理人员按规定发放的劳动保护费。
4、办公费:指行政管理办公用的文具、纸张、帐表、印刷、邮电、书报、会议、水电、烧水和取暖用煤等费用。
5、差旅交通费:指职工因工出差、调动工作(包括随行家属)的差旅费,住勤补助费,市内交通和误餐补助费,上下班交通补贴费,职工探亲路费,劳动力招募费,职工退休、离休、退职一次性路费,工伤人员就医路费,以及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交通工具的油料、燃料、养路费、过桥费、牌照费等。
6、固定资产使用费:指行政管理部门和试验部门和非独立核算的附属单位使用的属于固定资产的房屋、建筑物、设备(附属生产单位的生产设备除外)仪器等折旧费,修理费和租赁费等。
7、行政工具用具使用费:指行政管理使用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工具、器具、家具、交通工具和试验、检验、测绘、消防用具的购置、摊销和维修费等。
8、排污费:指企业排污按规定交纳的费用。
9、绿化费:指企业对本厂区进行绿化而发生的零星绿化费用。
10、财产保险费:指按照规定交纳的企业财产保险费。
11、工会经费:指根据会计制度规定,按照企业工资总额和国家规定的提取标准提取的工会经费。
12、职工教育经费:指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按工资总额百分之一点五的标准提取的在职职工教育经费。
13、劳动保险费:是指企业支付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包括企业参加离退休统筹按规定提取的离退休统筹基金)、各种价格补贴、医药费(包括企业支付离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费用);退职职工的退职金;6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退休干部的各项经费。
14、待业保险金:指按照规定交纳的职工待业保险金。
15、税金: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交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16、合同公证鉴证费:指将工程承包合同、材料、产品购销合同等向有关部门公证、鉴证支付的费用。
17、董事会费:指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如董事会)及其成员为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差旅费、会议费等。
18、咨询费:指企业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咨询而支付的费用,包括聘请经济技术顾问、法律顾问等支付的费用。
19、诉讼费:指企业起诉或应诉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20、审计费:指企业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进行查帐、验资、资产评估等发生的各项费用。
21、土地使用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土地而支付的费用。如临时租用土地、场所支付的租赁费等。
22、土地损失补偿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破坏国家不征用的土地所支付的土地损失补偿费。
23、技术转让费:指企业按照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的约定,使用非专利技术而支付给非专利技术所有人的费用。
24、技术开发费:是指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及半成品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机关报产品试制、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科研试制费用,以及试制失败发生的损失。
25、无形资产摊销:是指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房产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
26、开办费摊销: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分摊的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用。
27、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招待费用。
28、坏帐损失:是指企业按规定标准提取的坏帐准备金,实行坏帐准备金制度的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据实列支。
29、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损失:是指企业施工、生产单位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所造成的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损失在扣除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值后净损失。发生存货盘盈,冲减该项费用。
30、上级管理费:内部独立核算单位按照规定上交给企业的管理费和企业按照规定上交给总公司的管理费。
31、其他费用:指上列各项费用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
其中:1-10项费用作业层应在间接成本中核算。
第一二六条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维修费、展览费、差旅费、广告费、代销手续费、销售服务费,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服务人员工资、奖金、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以及其他经费。
销售费用发生较少的单位,可以在管理费用中反映。
第一二七条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企业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手续费及其投入使用后利息支出,股票发行手续费不包括在财务费用之内。
施工企业根据当年生产规模,编制资金需求量计划在所属单位中,根据实际所承担的任务、设备购买量进行内部综合平衡,计算出总的资金计划支出量,按规定利率计算出年度计划利息支出,据以分解所属单位,作为年度筹资成本计划下达控制。实际支出的利息等在本项目归集,存款利息收入则冲减财务费用。
第七章 成本费用控制
第一二八条 成本费用控制的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和分级归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成本费用目标,将其分解到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和各岗位并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做到成本费用在哪里发生,就由哪里负责。
第一二九条 成本费用控制体系
成本控制体系应以工程局(航道局)为指导,并与工程公司(疏浚公司)、工程处(船队)、班组等基层成本指标的日常管理相结合;以财务会计部门为中心,并与船机、物资、劳资、施工技术等部门的成本指标相结合。
期间费用控制体系要求按照费用的发生地点(归属层次)和归口管理部门,通过建立严格的预算制度、费用审批制度、明确工程局(航道局)与工程公司(疏浚公司)的权责范围,同时,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并划清与其他职能部门在费用管理控制上的关系。
第一三0条 成本费用控制的基本条件
成本费用控制要求具备的内部条件,包括:
1、有较好的核算基础工作;
2、建立和完善成本责任制;
3、有一套完整的企业施工定额;
4、建立一套成本升降的考核方法。
成本费用控制要求创造的外部条件,包括:
1、以工程中标价为依据,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指标;
2、落实工程项目承包方式,以确定成本管理的方法;
3、弄清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价格组成,以利做好全过程成本的内控工作;
4、了解熟悉成本管理的有关法规。
第一三一条 成本费用控制的依据
施工企业分解下达的成本计划指标是控制成本的基本依据,企业内部编制的施工定额和其他内部管理制度是控制成本的辅助依据。施工企业应按分级管理的要求将成本计划指标纵向分解到基层。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将本部门归口管理的指标,按所属单位提出分解指标(包括技术经济指标和费用指标,如质量、工期、安全、燃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经综合平衡后统一下达。分解指标必须保证成本计划总指标的实现,且必须是各单位的可控指标。成本计划指标的控制必须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紧密配合,实行有额生产,奖罚兑现。
第一三二条 成本费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
1、人工费成本的控制;
2、材料费成本的控制;
3、船机使用费成本的控制;
4、其他直接费用成本控制;
5、间接费成本的控制;
6、期间费用的控制;
7、其他业务成本的控制。
第一三三条 成本费用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首先要确定成本目标,制定成本费用计划,规定消耗定额和成本限额,建立健全原始记录、计量手段和经济责任制,实行成本分级归口管理;在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审查各种消耗支出,控制费用和成本限额,通过成本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产生的偏差(差异),分析形成偏差的原因和责任,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保证实现成本目标;企业要定期公布成本目标的执行情况,总结成本控制的经验教训,对责任者进行奖罚,利用成本信息反馈,修正完善成本控制制度及控制标准(如施工定额等)。在施工企业实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情况下,仍要坚持上述程序和方法来保证工程成本费用能够得到总量上的控制,防止以包代管。
实施成本控制应抓好以下环节:
一、成本目标的可操作性。成本计划指标的分解应由粗到细,工程局对工程公司可以相对指标(如成本降低率)控制,工程公司对工程队可以绝对指标(如成本降低额)附以相对指标控制,工程队对班组、个人应以施工定额分项确定具体成本指标附以综合费用指标进行控制。分解到职工个人的成本、费用指标必须明确具体且有办法控制和调节或具有可操作性。
二、纠正成本偏差的及时性。施工企业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产生的偏差,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使企业成本真正得到有效的控制。成本偏差一般表现为量差和价差,其计算公式如下:
量差=计划价格×(实际数量-计划数量)
价差=实际数量×(实际价格-计划价格)
成本偏差总额=量差+价差
企业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成本报告制度及时反馈成本产生偏差的情况,对于在控制限度以内的偏差,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立即实施,并将实施结果反馈,直到成本偏差得到纠正为止。
三、选择关键点实施成本控制。成本控制要在全企业、全过程、全员控制的基础上实行重点控制,对企业目标成本、目标利润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单位、关键环节、重点工程项目、重大技术组织措施的落实、重大费用开支等实施重点控制,是全面完成成本计划的关键,必须下大力气抓好。
四、严格考核、奖罚兑现。要根据成本计划的要求,定期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日常成本控制的记录进行考核和评价,对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未完成计划的给以处罚。考评完毕要使奖罚立即兑现。尤其对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协作项目,协作指标,考评中给予足够的重视,重奖重罚。
第八章 成本费用分析
第一三四条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反馈成本信息的有效方法,也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内容。通过成本分析,可以检查预算成本(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完成情况,分析节约和超支的原因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第一三五条 施工企业必须按照成本分级归口管理的原则,采取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财会部门分析和其他职能部门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定期、逐级进行分析,并结合经济责任制考察成本责任的实效。
第一三六条 成本分析应着重分析降低成本的途径。也是核实预算成本有否漏项、错算、和少计工程量,可及时提供调整承包价的签证资料。以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各项消耗定额为依据。以人工、材料、船机节约为主要内容,检查技术组织措施的执行情况,运用“比、查、找”方法分析成本升降的主观和客观原因,量差和价差因素,节约和超支情况,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
第一三七条 成本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工程成本的综合分析。工程成本是考核企业施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通过综合分析初步考查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和作出总的评价,以便为进行深入的分析或专题分析指出方向。
二、按单位工程成本项目分析。是在综合分析工程成本的基础上,透视单位工程项目是否选择经济合理、先进的施工方案,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其他新施工措施的成果。进一步分析各个单位工程成本项目的成本降低或超支的原因,并按照第一个成本项目进行分析。
1、人工费的分析。分析人工费节约和超支的原因,主要以实际耗用工日与施工定额工日;每工日平均工资与预算定额规定的平均工资等级进行对比。检查定额用工和辅助用工数量的增减,工日利用水平,工效的高低等方面,深入分析主客观因素,劳动组合的合理性,查明由于劳动力使用和定额管理所造成的节约或超支,同时考核工资含量包干核算引起人工费的变化。
2、材料费的分析。分析材料费节约和超支的原因,主要分析材料实际用量与施工图预算定额用量或中标书材料计划用量的差异(即量差)和实际价格与预算(计划)价格的差异(即价差),着重分析采取技术组织措施(包括就地取材,代用材料,修旧利废)而节约材料消耗的效果,以及材料的采购、运输、管理、使用等环节合理与否所造成的节约或超支。
3、船机使用费的分析。分析船机使用费节约和超支的原因,应从施工方案的选择,机械化程度的变化,船机效率的高低,油料消耗定额及船机完好率和利用率的执行情况。具体分析台(艘)班产量定额的工效差、台(艘)班费用的成本差,着重分析提高船机作业效率措施和效果,以及管理调度原因而造成的节约和浪费。
4、其他直接费的分析。分析其他直接费节约和超支的原因,着重分析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材料二次搬运费、临时设施、施工调迁等费用的定额(计划)与实际消耗的节约和浪费。
5、间接费用的分析。
分析间接费用节约或超支原因,应从施工生产任务和现场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和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工程质量合格证体系的完善程度等方面入手,分析实际费用支出与预算和上年同期对比节超的原因;并分析具体费用项目节超额及其比例,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降低成本计划一般是通过编制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来体现,因此,企业应着重对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除对工程项目本身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外,还应与同行业同类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方法、现场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及时找出本企业在施工手段、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差距,并积极采取措施,力争赶上或超过同行业先进水平,以便考察各部门和专人负责的降低成本计划指标执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