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适应不同的施药方法和充分发挥药效,注重研究、开发和采用很多新剂型,如可分散性粒剂、可溶性袋剂、超低容量液剂等,据悉,美国一个农药品种,平均有30个制剂,日本有15个,而我国以前只有3个。目前增至5个,差距是明显的。
(3)农药助剂的研究开发落后,推广应用工作比较薄弱。
适用于不同性质(不同极性)的农药助剂,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等,远不能满足要求,或虽研制出某些合适的助剂,如针对久效磷、氧乐果、敌敌畏品种开发的稳定剂,但由于成本问题,不被采纳和使用,致使一些加工制剂的物理性能欠佳。其主要表现:一是悬浮率低: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悬浮率只有40%左右,工厂虽经多次改变配方,但仍达不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992年国家监督性抽查,合格率只有66.7%,1/3不合格产品,均是悬浮率不合格;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在1993年国家监督性抽查中,悬浮率大部分都不合格;分散性不好:辛硫磷乳油,稀释1000倍后,才能达到上无浮油下无沉淀的要求,与WHO、FAO标准的规定相差甚远;二是贮存稳定性差:德国的氧乐果标样(加入了稳定剂),1年后复验其有效成分含量不变,而我国提纯的氧化果标样,存放20多天,就分解2%左右。
(4)原材料、中间体纯度低质量差
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药原药含量之所以非常高,除工程、技术先进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原料和中间体纯度高,质量好。如日本、德国、法国、美国,一些常用的农药合成原料如三聚氯氰、对氯硝基苯、间甲酚、对硝基苯酚、邻甲酚、邻苯二胺、亚磷酸三甲酯等纯度都在99%以上,至少也不低于98%。而我国相应的产品一般要低几个到十几个百分点,有的甚至更低。例如,生产2甲4氯所用的邻甲酚,日本进口酚含量达到99%,鞍钢酚含量为95%左右,锦州酚含量仅为80%左右,当原料紧俏时,不得不用锦州酚,使异构体和其他杂质多,原药质量降低。又如,90年代初,溴素紧俏时,不得不使用含氯较多的溴素,溴甲烷的含量由99%降到95-96%。再如,久效磷所用的双乙烯酮、亚磷酸三甲酯和甲基对硫磷所用的对硝基苯酚(国产)和O,O-二甲基硫代磷酰氯等,比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品含量至少要低几个百分点。此外,加工制剂所用的溶剂、填料,往往考虑生产成本多,讲究产品质量少。例如:可湿性粉剂所用的土,大都是“就地取材”,不管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结果造成悬浮率不合格。
其原因:一是农药专用原料和中间体大都未制订标准;二是工艺技术复杂,尚不具备生产高纯度原料及中间体的条件;三是要生产高纯度的原料或中间体,消耗高、收率低,导致成本太高;四是生产企业重品种开发、轻中间体技术及工艺开发现象严重。
三、“九五”主要目标
(一)化肥
要优化化肥原料路线,加快中小化肥技术改造,调整企业结构,提高化肥行业的整体水平,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到本世纪末:
1、提高化肥生产能力,要达到3700万吨(折标18100万吨),其中:氮肥2370万吨(折标11230万吨),磷肥689万吨(折标3828万吨),钾肥60万吨(折标240万吨),氮肥做到基本自给,适量进口磷肥、钾肥;
2、优化化肥结构,提高磷、钾肥在化肥中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