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部推进化肥、
农药产品“质量上台阶”实施计划(试行)
(1996年12月12日 化督发(1996)857号)
按照“关于印发《化工行业推动‘质量上台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化学工业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规划目标”和“九五化工质量规划”,针对我国化肥、农药产品质量的实际状况,提出推动我国化肥、农药产品实物质量“上台阶”的实施计划。
一、主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科技进步,使化肥、农药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数量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树立名牌意识,开展创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活动,推进产品质量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和标准“双采”工作,加快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促进化肥、农药产品实物质量上台阶。
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化肥
建国以来,我国化肥工业发展非常迅速,截止到1995年底,全国已建成化肥企业1556个,职工人数约120万人,固定资产原值402亿元。“八五”期间,全国共生产化肥52250万吨(标肥),比“七五”增长23.5%。目前,我国化肥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氮肥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产品质量,从整体上看,处于国际中档水平,其中氮肥质量较好,磷肥、复混肥料和掺混肥料及钾肥整体质量水平不高。
1、氮肥
(1)碳酸氢铵,国外无此品种。总产量约占氮肥总量的48%,正常生产的企业约700多家,其中约有200多家企业曾获得国、部优产品称号,多数企业产品质量达到一等品水平。该种产品养分低且易分解,不易长途运输,属实物质量不高的品种,但因其价格低、肥效快,在国内还有很大市场。主要质量问题是:产品易结块,水份比较高。从长远看,不宜扩大生产规模,有条件的单位可改产长效碳铵。
(2)尿素,年产量约1700多万吨(实物),企业数近150家。其中:年产量在48—52万吨的大型装置20多套,10—25万吨的中型装置30多套,4—6万吨的小型装置(碳酸氢铵技术改造)近百套。从实物质量看,大型装置的产品已达到国际水平,优等品率在95%以上;中型装置厂的产品,部分可达到优等品,多数为一等品;小型装置的产品,多数为合格品。主要质量问题是:中、小型装置的实物质量水平不高,缩二脲和水份较高;品种单一,全部是 0.8—2.5mm的颗粒。
2、磷肥
我国磷肥企业总数近600家,大中型企业的磷肥产量仅占磷肥总产量的34%,多为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总生产能力为565万吨(折纯)(不包括磷铵、重钙、硝酸磷肥及复合肥中P2O5),其中,过磷酸钙412万吨,占72.8%,钙镁磷肥153万吨,占27.2%。
磷肥是我国化肥品种中质量水平相对较差的品种,1984年全国统检合格率仅为22.5%,其数据在内参材料中上报,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1984年实施了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了管理,质量水平有较大提高,1986年全国统检合格率达到66%,1993年则达到81.9%,但近年来质量有下降趋势。
(1)过磷酸钙,企业约500家,多数为小型企业。主要差距:一是养分不高,1995年全国平均有效P2O5为13.5%,国外一般都在18—20%左右;二是水份过高,合格品为15%,国外多为2-5%。主要原因:一是小企业及乡镇企业占绝大多数,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二是我国磷矿品位平均水平较低(国外磷矿品位较高,又经过处理及精选),限制了实物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