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由大到小合理选用。山区特殊困难条件下的个别曲线,经技术经济比选可采用小于表15规定的最小曲线半径,但Ⅰ、Ⅱ、Ⅲ级铁路分别不应小于400m、350m、300m。小半径曲线宜集中使用。
16.最高行车速度140km/h区段,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地形条件按表16规定选用。有条件时,宜采用较长的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长度(m)
表16
<font size=+1>
---------------------------------------
|曲线半径(m)|一般地段|困难地段| |曲线半径(m)|一般地段|困难地段|
|-------|----|----| |-------|----|----|
| 6000 | 30 | 20 | | 2500 | 60 | 50 |
|-------|----|----| |-------|----|----|
| 5000 | 30 | 30 | | 2000 | 70 | 60 |
|-------|----|----| |-------|----|----|
| 4000 | 40 | 30 | | 1500 | 100| 80 |
|-------|----|----| |-------|----|----|
| 3000 | 50 | 40 | | 1200 | 130| 100|
---------------------------------------
</font>
17.在最高行车速度140km/h的区段:
两相邻曲线间的夹直线最小长度,一般地段宜为90m,困难地段可为60m。
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地段宜为90m,困难地段可为60m,特殊困难地段不小于20m。
18.线路(或区段)的限制坡度应根据铁路等级、地形类别和牵引种类比选确定,并应与其衔接铁路的限制坡度、牵引定数相协调,且其数值不应大于表18的规定。
限制坡度(‰)
表18
<font size=+1>
------------------------------------
| 铁路等级 | Ⅰ | Ⅱ | Ⅲ |
|-------|--------|--------|--------|
| 地形类别 |平原|丘陵|山区|平原|丘陵|山区|平原|丘陵|山区|
|-------|--|--|--|--|--|--|--|--|--|
|牵引| 电力 |6 |12|15|6 |18|25|- |- |- |
|种类|----|--|--|--|--|--|--|--|--|--|
| | 内燃 |4 |9 |12|6 |12|15|6 |12|18|
------------------------------------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