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育和发展技术、信息、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市场。由于要素市场发展对法律、管理等方面要求高,对经济和社会稳定影响较大,要国家统一规划和改革,机械工业要配合作好有关工作,能够独立发展的也要坚持积极、慎重和稳妥的方针。
(3)加强市场的宏观调控,逐步建立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市场调控机制。机械工业要加强市场分析、预测和信息交流工作,提高预测的超前性和指导性。强化企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导向,引导企业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促进产销相互衔接,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6.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以提高开发能力为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科技开发体系和运行机制。
机械工业科技新体系由大型企业的技术中心、国家或行业的研究基地、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和社会化的技术支持体系组成。
(1)建立大型企业的技术中心。为提高产品开发能力,要坚持“消化吸收、立足创新、联合开发、重点突破”的方针,要在300家企业中建成具有较强开发能力的技术中心和科研机构。技术中心的运行,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采取多种联合方式,解决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关键问题。
(2)多数部属产品开发类研究所改革的主导方向是进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产品开发类研究可以以多种形式进入大型企业,充实企业的技术开发与竞争力量,成为其技术中心,也可以和相关的企业共同组建企业集团。当前研究所抓好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现实的需要。有条件领办科技型企业的研究所,应加速由事业型向企业型的转化,发展科技产业,实现规模生产,形成几个大型高技术企业集团。
(3)建立国家或行业的研究基地,稳住一支少而精的研究力量。主要是以若干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的一批优势专业为基础,加强综合与集成,组建先进制造技术、汽车、生态农业工程装备、能源装备等研究基地,由国家和行业通过经费支持、重点项目安排、政策扶持等方式切实予以保证;对标准、信息、软科学等公益性研究,也要采取不同形式稳住一支精干的队伍。
(4)健全高等院校的科研机制。部属高等院校应结合教学工作,充分发挥现有人才和设备的潜力,在基础研究和培养科研人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5)建立社会化的技术支持体系。机械工业拥有一大批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它们需要社会服务体系的技术支持。要建立、健全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地方机构研究所等一批技术服务、技术中介、技术推广机构组成的网络化科技服务产业,从事咨询、检测、委托开发、技术推广、信息、培训、企业诊断等项活动。
设计院应积极创造条件向企业化的工程公司过渡,成为社会化的技术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深化教育改革,以部省共建,企业参与管理为重点,加速产学相结合。
“九五”期间,部将以推动部省联合共建和企业参与学校管理作为高校体制改革的重点,争取在本世纪末大多数部属院校都能按这两种模式进行改革。与此同时,积极探索院校合并,合作办学和划转地方管理等多种模式,积累经验、为第二阶段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1)调整布局,减少办学布点。为解决专业重复设置,投资强度不足,办学规模较小,力量分散等问题,要适当减少办学布点,实现院校的合并,合理使用有限的教育经费,并发挥群体优势,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效益。
(2)联合办学,拓宽服务面向。部将积极与地方政府接触,力争大多数部属院校进行部省联合办学,实行部与省双重领导、共建、共管、共支持。条件较好的,可以实行省部联合,以省为主模式。在现阶段整体共建有困难时,提倡有条件的分院,分校甚至系、部、专业,先行局部联建;有些与省共建不成熟的学校可加强与地、市、县政府的联系。提倡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促进联合办学。
(3)产学合作,企业参与管理。充分发挥部门办学的优势,实现产学紧密结合。通过政府牵线搭桥、统筹协调,利用经济杠杆、倾斜政策多种手段促成部属院校与行业大中型企业(集团)、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在组织形式上以成立学校董事会为主,吸收企业为董事单位,逐步形成企业参与管理、指导、咨询高校办学的模式。个别学科专业单一,规模较小的高校可以探索进入企业,实行以“部门指导,企业管理”的新的办学模式。
(4)合作办学,促进优势互补。鼓励所有具备条件的部属院校与所在地的其他高校合作办学。通过互聘教师、互相承认学分、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实行计算机联网、共享图书资料、联办产业、共建服务设施,做到互惠、互利、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