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九五”时期煤炭工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改革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要求,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强化企业管理,大力调整结构,推进科技进步,狠抓减人提效和扭亏增盈,促进煤炭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尽快走出困境,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要。
二、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奋斗目标:
1.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煤炭工业经济体制,形成能够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煤炭市场体系。
2.搞好煤炭生产和煤炭供求总量平衡。2000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14-14.5亿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6亿吨,国有地方煤矿2.2亿吨,乡镇煤矿6.3亿吨。炼焦洗精煤产量1.23亿吨,全国原煤入洗比重达到30%。
3.搞好煤矿基本建设。“九五”期间,国有重点煤矿开工规模1.75亿吨,新投产能力1.2亿吨,结转“十五”规划1.8亿吨。国有地方煤矿平均每年开工、投产规模1000万吨。
4.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大力减人提效。到本世纪末,国有重点煤矿非煤产业产值和经营收入达到600亿元,接近或超过煤炭产值。衰老报废煤矿转产安置有较大进展。国有重点煤矿从1992年到2000年,转产分流100万人,原煤全员效率达到2吨/工以上。国有地方煤矿原煤全员效率达到1吨/工以上。施工企业由目前的37万人减到20万人。
5.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煤炭企业。多数国有重点煤矿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国有重点煤矿总体上实现扭亏为盈,“九五”末期要有60%以上的企业扭亏为盈。
6.不断改善煤炭工业技术面貌。本世纪末,国有重点煤矿的科技贡献率达到35%,职工受教育年限平均达到11年。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科技贡献率和职工受教育年限也要相应提高。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及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都要达到80%,其中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综掘机械化程度达到15%以上。建成100个高产高效矿井。这些矿井原煤全员效率达到6吨/工。国有地方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达到20%以上。乡镇煤矿要提高机械化程度。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要明显下降,国有重点煤矿降到1以下,国有地方煤矿降到4以下,乡镇煤矿降到8以下。
7.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到2000年,煤炭职工平均工资达到全国中等水平以上,并组织实施康居工程规划,改善职工住房条件,达到规划住房标准。
三、煤炭工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针
为了确保“九五”时期煤炭工业改革与发展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认真贯彻以下十条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