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制备和规模化生产技术越来越受重视,已成为现代生物制品和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但我国每年仍需批量进口单抗用于各种放免药盒、酶标试剂、金标检测试剂及病理诊断分析。因此,应用中空纤维反应器,规模化生产单克隆抗体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在大量筛选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市场急需的高产杂交瘤细胞株,配套以中空纤维反应器为核心的从细胞保存、培养、扩增到浓缩、纯化、冷冻的全套硬件设施,规范单克隆抗体规模化生产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单克隆抗体的现代化生产线,向国内市场提供各种肝炎、艾滋病、性病、早早孕、排卵、重大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癌症及吸毒等检测用单克隆抗体以及用于医学诊断的生物芯片产品。
65.生物技术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技术是防治肝炎、肿瘤等严重疾病的重要手段。我国仅肝炎病毒携带者就达2亿人,甲肝、肿瘤等疾病的发病人数也相当巨大,发展基因工程疫苗十分必要。近二十年来,我国已相继研制成功了接近国际水平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痢疾疫苗、霍乱疫苗等。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治疗性乙肝疫苗、激活T细胞的肿瘤和艾滋病治疗性疫苗、快速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多肽疫苗;儿童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用预防疫苗,甲肝灭活疫苗,特异性肿瘤疫苗,人幽门螺旋杆菌疫苗等。
66.医药新剂型
我国是医药生产大国,原料药工业发达,但制剂生产相对落后。国际上制剂工业发展很快,一种原料药往往有多种剂型,特别是缓释、控释、靶向、透皮吸收等类型是国际发展的趋势。加强发展制剂新技术已成为我国医药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加大缓释、控释制剂技术开发力度,力争在几年内将适用品种中的传统制剂改造成缓释、控释制剂。
67.中药制剂先进生产工艺及成套设备
采用先进工艺(如超微粉碎技术、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新型吸附技术等)及其成套设备,形成优良中药制剂新品种的规模生产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之一。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运用已成熟的各种现代工艺技术,开发中药制剂新品种,并加快配套设备生产,使我国拥有一批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及其成套设备的中药企业,提高中药制药的整体水平,争取打入国际中药市场,形成一定的出口创汇能力。
68.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仪器
医疗器械产业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各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已形成了门类基本齐全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目前还存在着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产业化程度低和技术装备落后等重大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应用各种先进技术,制造快速、精密、安全、有效、可靠且临床急需的诊断和治疗设备,如:数字化多通道的核磁共振成像谱仪,全数字化彩色B超和全身螺旋CT,无创性治疗肿瘤的超声聚焦刀及新型多功能眼科、外科激光治疗设备。
69.计划生育药具
计划生育药具是满足人们计划生育需求、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物质基础。随着计划生育知情选择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加安全、方便、个性化的避孕节育药具新品种和新剂型。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和药物研究的发展,使计划生育药具新品种不断涌现,提高了避孕药具的有效性,降低了副作用。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生产复方米非司酮新剂型,开发米非司酮新用途;发展第三代甾体激素避孕药的缓释、控释新材料和新剂型;发展新型医用高分子材料用于生产高质量避孕套和避孕制剂。
70.生物医学材料及体内植入物和人造器官
生物医学材料与制品已广泛用于临床,是一个十分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但我国该领域发展较缓慢,整体水平较低,产品还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利用当前我国已有的技术基础,加快医用生物材料和制品的开发与生产,对促进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生物活性骨(牙)、关节系统替换材料和体内植入物,介入导管和器件,介入性治疗材料,血液净化材料和体外循环装置,人工心瓣膜等心血管系统替换材料和制品,眼科等手术用高分子复合材料,避孕疫苗等生物活性物质控释系统及相关器械。
71.海洋活性物质产品
生长在海洋环境中的海洋生物,在其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并积累了大量具有抗癌、抗病毒和免疫促进等作用的多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我国海区南北纵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海洋物种丰富。但是,由于开发技术设备落后,使海洋活性物质产品的品种较少,质量不高。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纯化技术设备;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选育、培养和高效利用;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分子材料和诊断试剂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五、能源
72.煤炭高效生产技术及装备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高产、高效、集约化是原煤生产和煤炭洗选、配煤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我国煤炭企业现有技术装备水平仍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环保的要求。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为国有大中型矿井提供适应我国煤矿地质和生产条件的新型成套生产装备,包括高产高效综采机械、快速掘进和机械化支护装备等,逐步形成批量制造能力。加速推广应用大直径重介旋流器、大型动筛跳汰机、空气重介和复合式干法选煤机等高效洗选、配煤装备,形成从设计、设备制造、模块组合式安装到运行管理的总体工程能力。
73.三次采油技术及成套装备
我国已投入开发的石油储量中,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东部陆地油田多处于高含水期,注水采油效果明显变差,三次采油技术已成为保证持续稳产的主导手段。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在推广聚合物驱油、复合驱油、微生物驱油、物理法采油等已基本掌握的工艺技术的同时,&127;加速这些工艺所需注入设备、物理法采油设备等成套设备的规模化生产,形成从设计、设备制造、建设到运行管理的整体能力。
74.油品加氢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汽油、煤油、润滑油等油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生产的原油偏重,迫切需要采用加氢技术提高油品质量。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建设20~40万吨/年级稠油、渣油悬浮床加氢工业示范装置,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大型工业装置;提供具有高抗氮能力、产品质量好、操作灵活等优点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和相关技术,在现有装置上应用;加快重质原油中压加氢裂化技术的推广;建设20万吨/年润滑油加氢处理装置及配套设施。
75.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据估算,我国埋深在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达30-35×1012立方米,与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在已取得煤层气勘探突破的地区,对煤层气进行商业化开发、利用,形成煤层气开发基地;建立全国煤层气资源数据库,&127;逐步形成适合我国特点的新型的煤层气勘探、开发、生产、利用体系,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
76.高效、低污染燃煤发电系统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与消费中的比例达75%,而且这一比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目前我国煤炭的转化利用率较低,燃煤排放物已成为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发展高效、低污染燃煤发电技术是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是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形成300MW热电联产机组成套设备的制造能力,进而逐步形成600MW大型热电联产机组成套设备的供应能力;结合引进技术,形成自主设计制造100MW级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及辅助设备的能力,直接参与开发并全面掌握200~300MW等级CFB锅炉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77.大容量超临界火电机组
根据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电力工业仍将以火电为主。我国是高能耗国家,降低能耗,采用热效率更高的大容量超临界火电机组,是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在我国已具备生产600MW大型火电成套设备的基础上,依托重点建设工程,完成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及成套设备的设计与制造,逐步使600~10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形成系列产品,机组各项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当代同类机组国际水平。
78.大中型水力发电机组
我国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可开发利用的近4亿千瓦,而目前仅开发利用了资源总量的12%左右,发展潜力巨大。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大型混流式机组(包括蒸发冷却机组)、贯流式机组及抽水蓄能机组等各类大中型水力发电机组。主要围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混流式大型机组及2万千瓦以上贯流式机组、10万千瓦以上的抽水蓄能机组的设计与制造,形成200万千瓦大型水力发电机组的生产能力。
79.可再生能源
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推广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对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并全面推广现已基本成熟的生物质气化发电和供气技术,提高设备的自主开发制造能力;结合小城镇建设,进行生物质燃烧供热发电和中热值生物质气化集中燃气供应示范;形成300kW风力发电机组规模化生产能力,完成600kW风力发电机组的试验运行;在发展集热、热能利用技术的同时,开发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并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
六、交通运输
80.智能运输系统(ITS)
智能运输系统是将数据通信、电子控制、计算机处理等先进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所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是充分发挥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潜力,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的有力措施。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加快发展先进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及服务系统、高速公路通信监控及紧急事件处理和救援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等,逐步形成从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到项目建设、系统运行管理的总体能力。在铁路运输行车调度和列车运行控制方面,逐步实现铁路列车的实时追踪和旅客异地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