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和经济要素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强调农村的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过程以及小城镇公用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
2、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针,综合、全面反映县(市)行政区域城乡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
3、充分考虑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贫乏的国情、社会经济文化的特点以及地区之间发展的阶段性、不平衡性和结构的差异性,客观地反映乡村城市化的动态过程。
4、特别突出有关节约土地、能源及各类资源,积极促进村镇建设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小城镇建设的科技水平。
5、充分考虑乡村城市化指标与国际流行的社会现代化一般性标准有较强的可比性;指标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基础上,尽可能简明、量化、容易获取、统计口径基本一致。
6、建立乡村城市化指标是为了寻求一个衡量乡村城市化进展程度的客观标准,并能在全国起到一种带动和示范的作用。各量值的选取具有一定的超前前和较高的起点。
三、乡村城市化指标
本指标体系共28项指标和标准,分为乡村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和乡村城市化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两个部分。
(一)乡村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指标
┌────────────────────┬──────┬───────┐
│ 指标名称 │ 单位 │2000年达标值 │
├────────────────────┼──────┼───────┤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元(人民币)│ >10000 │
├────────────────────┼──────┼───────┤
│2.人均年纯收入 │元(人民币)│ >8000 │
├────────────────────┼──────┼───────┤
│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 % │ >30 │
├────────────────────┼──────┼───────┤
│4.恩格尔系数 │ % │ <40 │
├────────────────────┼──────┼───────┤
│5.城镇人口比重 │ % │ >45 │
├────────────────────┼──────┼───────┤
│6.市政公用设施投资率 │ % │ >5 │
├────────────────────┼──────┼───────┤
│7.平均预期寿命 │ 岁 │ >70 │
├────────────────────┼──────┼───────┤
│8.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 │ % │ >95 │
├────────────────────┼──────┼───────┤
│9.每一医生服务人口数 │ 人 │ <500 │
├────────────────────┼──────┼───────┤
│10.婴儿死亡率 │ % │ <0.01 │
├────────────────────┼──────┼───────┤
│11.人均住宅居住面积 │ 平方米 │ >18 │
├────────────────────┼──────┼───────┤
│12.住房成套率 │ % │ >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