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初查方式
法纪案件无论是过失犯罪案件还是故意犯罪案件,一般都具备法律规定的危害后果,所以法纪案件的初查过程,有些是先发现犯罪结果,再查找犯罪嫌疑人。由于犯罪事实的客观存在和公开性,在初查中,尤其要注意运用勘验、检查、鉴定等措施确定危害结果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正确判断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二)关于强制措施的几个特殊问题
1.关于拘传
一般而言,法纪案件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较小,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也有一定的认识,应采取传唤的方式进行讯问,不直接拘传。对犯罪嫌疑人,经合法传唤仍不到案的再采取拘传措施。
2.关于取保候审保证金的数额问题
保证金的数额不应低于2000元人民币,但是其上限应有数额限制,过失犯罪虽然造成了一定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但这种财产损失并不同于被犯罪嫌疑人据为己有,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财产损失也没有明显联系,所以,保证金的上限不能采取依据涉嫌犯罪数额来确定的原则。保证金数额上限以20000元人民币为宜。
3.关于监视居住
对法纪案件,尤其是过失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原则上不采取监视居住的措施,如根据案情确实需要采取监视居住的,一是要严格按照刑诉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二是要严防出现意外情况,三是要尽量缩短监视居住的时间,随着案情的变化,及时变更强制措施。
4.关于逮捕
法纪案件侦查工作中,对过失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应严格掌握逮捕条件,对虽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取取保候审不致于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不宜采取逮捕措施。
关于审查逮捕和公诉工作贯彻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一、关于审查逮捕
1.审查逮捕工作的指导思想
修改后的
刑事诉讼法调整了逮捕条件。审查逮捕工作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调整后的逮捕条件,坚持严格把关、准确适用的指导思想,依法严格适用逮捕,可捕可不捕的不捕,严把逮捕关,避免错捕和漏捕。同时,加强对批捕与不批捕决定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及对侦查活动的监督,以保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职能的实现和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
2.正确理解和掌握逮捕条件,保证办案质量
刑事诉讼法第
六十条明确逮捕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二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三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办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全面把握。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行为;(2)有证据证明该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的;(3)证据必须确实。审查逮捕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证据,把好证据关。不能因为逮捕条件的变化而放松对证据的审查,甚至于在审查批捕、决定逮捕时降低标准,宽于审查,导致错捕、滥捕,影响执法的严肃性。据以定案的证据必须查证属实,不能是孤证。间接证据必须形成链条,排除其他可能性。要强调证据的证明力,严把逮捕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所指的“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对实施多个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有证据证明犯有数罪中的一罪的,可有证据证明实施多次犯罪中的一次犯罪的,只要符合逮捕的其他条件,应当批准或决定逮捕。对共同犯罪中已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成员或者已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但不讲真实姓名、住址的犯罪嫌疑人,只要符合逮捕的其他条件,应当批准或者决定逮捕。
提请或移送审查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1)不符合
刑事诉讼法第
六十条规定的逮捕条件的;(2)具有
刑事诉讼法第
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对于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对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在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同时,通知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办理逮捕案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发现侦查活动中的违法情况,及时通知侦查机关或部门予以纠正。
(2)在法定期限内依法作出决定。
(3)遵守适时介入、备案审查等办案制度。
(4)法律文书符合规范,案卷材料归档符合要求。
3.几种特殊犯罪嫌疑人的逮捕审批程序
(1)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大代表批准或决定逮捕,应当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对上级人大代表批准或决定逮捕,应当层报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办理。对下级人大代表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可以直接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也可以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办理。对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批准或决定逮捕,可以由县级人民检察院报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对本辖区以外的人大代表批准或决定逮捕,应当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人民检察院办理;对于担任两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批准或决定逮捕,应当分别委托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办理。受委托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委托的人民检察院提供的材料办理相应的手续。
(2)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政协委员采取逮捕强制措施前,应向该委员所在的政协党组通报情况;情况紧急的,可同时或事后及时通报。通报的方法可参照逮捕人大代表的方法。
(3)现役军人(含文职干部、军队在编职工)有犯罪行为需要逮捕的,由军事检察院审查决定;人民武装警察(以下简称武警)内卫部队人员有犯罪行为需要逮捕的,由武警军事检察院审查决定;武警其他非内卫部队人员有犯罪行为需要逮捕的,由犯罪地或犯罪嫌疑人驻地的县以上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4)外国人、无国籍人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重大刑事犯罪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疑难的犯罪案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审查后,写出书面审查报告,连同案卷材料,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最高人民检察院征求外交部的意见后,决定是否逮捕。外国人、无国籍人犯上述以外的犯罪的案件,由人民检察院分(市)院报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查。省级人民检察院征求同级外事部门的意见后,决定是否逮捕,同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并抄报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安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