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的文科教育要面向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应在着重发展应用学科专业,加强应用性研究的同时,注意基础学科的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人才。当前应用类专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在质量方面,必须果断地扭转一些学校盲目增设专业和扩大招生规模、降低培养质量的状况。要全面考虑国家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重视基础学科、基础理论人才的培养,实现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协调发展。基础学科专业和应用学科专业都应深化自身的改革,努力适应社会的需要。
5.正确处理文科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关系,促进文理结合,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结合、渗透,是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新的学科、专业的重要生长点。文科教育必须适应现代科学的综合化趋势,探索文、理渗透,发展边缘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道路。同时,文科教育要面向理、工、农、医等各类学生,普遍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这是文科教育对象和功能的重要拓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文科教育的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6.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的方式和途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文科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新中国文科教育的一条基本经验。当前,我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发展的丰富源泉,也是文科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文科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面向实际,接触和回答当代社会提出的现实问题,并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改革教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的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因而社会实践作为基本的教学环节具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要根据变化了的条件,主动为社会服务,努力探索参与社会实践的新的形式,探索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新的结合点,不断创造新的经验。
三、深化文科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文科教育上一个台阶的目标,应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文科教育改革。
1.调整培养目标和专业结构。专业调整是文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从教育规律和文科教育的特点出发,从21世纪的社会需要出发,重新研究和确定文科本、专科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专业结构。本科专业设置,应主要以学科的科学划分为基础,并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方面的需要,适度拓宽专业口径,扩大专业面向。其中,基础理论学科原则上应按照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应用类专业也应适度突破部门、行业的界限,可考虑基本上按二级学科设置,使人才适应多种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学科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设立某些适应社会需要的交叉学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注意“知识、能力、做人”三个方面的统一,强调人才的基本素质;同时,要考虑不同学校服务面向的差别和不同人才类型的差别,体现多样化的要求。国家教委将组织力量对现行专业目录进行修订和调整,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适应21世纪需要的新的专业体系。专科专业的设置要符合社会对实用人才的需要,适应一定岗位的要求,体现出专科人才的培养特色。
2.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文科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推动整个文科教育的改革。要从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文科人才的要求、提高文科人才全面素质出发,吸收国内外文科教育改革的有益经验,建立科学的、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首先是重点建设好各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体系。要建设一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以推荐的方式按适当比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要按照国家、省市(部门)、学校三个层次认真组织实施“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这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国家教委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的研究和重点教材的建设。要配合课堂教学,建立各类专业学生基本必读、选读书目,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制度。